“前一段时间我们的产量甚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现在经过技改扩建,基本解决了产销矛盾,但销售还是持续火暴,产品一下线就被提走了。”8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的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建安公司”),看到厂区内等着提货的车辆排成一条长龙,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朝永告诉记者。
建安公司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该公司自1989年开发生产微型汽车驱动桥以来,坚持内抓管理、外拓市场,各项经济指标年年跃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近几年,该公司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大大增强了公司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目前,建安公司已具备年产微车桥135万套、齿轮160万套、轻车桥5万套、经济型轿车后轴24万只、轿车悬架6万套的生产能力,主导产品微车桥的市场占有率突破60%,成为亚洲最大的微车桥制造企业。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1.6L及以下排量的轿车购置税减半征收以及汽车下乡等政策,建安公司微型车桥的销量同比增长近50%,轿车悬架销量同比增长100%。
精益管理降低成本
8月的雅安还有些闷热,可是建安公司的办公室没有安装空调。记者在黄朝永略显陈旧简陋的办公室里,他一边吹着电风扇,一边笑着告诉记者:“我们建安就是靠艰苦奋斗精神发展起来的,到现在虽然公司效益较好,但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仍是员工认同的文化。”
近年来,原材料涨价和汽车市场的降价,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严峻考验。建安公司在内部推行精益管理,使可比产品成本大大降低,有效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现在推行的精益化营销,要求每一位营销员在客户管理、市场预测、信息收集和物流管理等方面都要坚持高效、精确、优化的原则。”黄朝永说。
今年,建安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定了公司新一轮发展战略,即坚持“以驱动桥为本,发展轿车悬架系统”的思路,把微型汽车后桥做大、轻型汽车后桥做精、轿车悬架做强。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不低于25亿元,将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建立西南、华东、华北、东北四个基地。
精益生产确保质量
尽管目前国内汽车企业都在推行精益生产方式,真正推行得好的企业并不多见,尤其是零部件企业推行起来更困难。2008年,建安公司荣获兵装集团公司现场管理“银牌企业”称号,精益生产体系达级评估试点“先进企业”。
建安一直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提高产能。2004年以来,公司以两高一低,即“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为指导思想,推行精益生产,结合实际编写了精益生产体系程序文件手册,建立了精益生产视觉系统,在各车间、各小组设置持续改进看板。截至目前,在生产场地和设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后桥人均产量从387套提高到550套,提高42%;在制品周转率从39次提高到68次,提升73%;后桥单位面积生产量从11套/m2提高到22套/rn2,提高了100%。
在提升产能的同时,建安把推行精益管理的要求与贯彻落实ISO/TS16949质量体系有机结合,实施“零宽容、零缺陷”的“双零”质量战略。质量信息看板和行动措施计划是持续改善质量的两项重要制度保障,通过质量信息看板,及时反映产品质量动态,及时准确地将质量问题传递给车间,重大质量问题由主管领导挂帅整改,严格按时间节点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黄朝永告诉记者,通过推行这些质量管理措施,公司的产品质量逐年提高,质量净损失逐年下降。
精益研发自主创新
除了在生产环节认真贯彻精益生产方式,在研发环节,建安也将“精益文化”融入其中。据介绍,建安在产品设计开发中贯彻“可行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理念,在满足产品功能、质量的前提下,把控制开发成本、后期生产成本和售后维护成本作为精益研发的目标,每年下达“三新”技术降成本目标,从源头上控制成本。在原材料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的情况下,材料利用率由55%提高到63%。
“产品成本的70%~80%由设计决定,抓住设计这个源头,精益生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我国路况自主设计的后桥和悬架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还可以利用国内原材料,解决国外设计对我国市场反应速度慢、成本高的问题,有很大的优势。”黄朝永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安公司自主创新的脚步从未停下过。据统计,建安公司每年新产品贡献率达50%以上。2008年,获得4项国家专利技术,今年上半年又获得2项。
近几年,建安公司加大科研投入,搭建了CAD/CAM/CAE技术平台,形成“JA”系列微型汽车驱动桥自主开发平台,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主机厂只需提供接口参数,建安公司就能自行设计相应的后桥。在轿车悬架领域,建安与英国米纳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现在已由联合开发逐步实现了自主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