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全球汽车市场仍处于增长乏力的窘境,但是中国却保持了连续数月的持续快速增长。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1100万辆已成定局,同时,中国还将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及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与即将加冕的“全球第一汽车大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薄弱。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7975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944亿元,能够生产80%以上“中国制造”汽车所需的配套零部件。自2004年起,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开始超过进口量,逐步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生产大国之一。即便如此,我国零部件行业产品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开发能力薄弱,以及缺乏品牌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例如,在《美国汽车新闻》公布的“200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排名”的前50强名单中,就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
6月3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发布了《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蓝皮书》对我国关键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只能满足中低档车型的基本配套要求,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研发整体滞后于整车的发展,无法对整车的生产和研发形成强大支撑。
虽然,国产汽车大多搭载了在中国生产的发动机,但是,这些发动机,尤其是汽油机的核心部件——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几乎全部来自博世、德尔福、大陆集团及电装等国际品牌,自主品牌所占份额寥寥无几。其次,当前国内市场方兴未艾的汽油机涡轮增压器,也是由博格华纳、霍尼韦尔等跨国企业“包办”,自主品牌企业推出的涡轮增压器样机只能徘徊在合资整车厂的“门外”。另外,在自动变速器领域,国内零部件企业虽有突破,但是能批量生产的AT产品,也是国外已经要“过时”的技术。对于无级变速器CVT及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等新型变速器产品,技术复杂的CVT钢带及DCT离合器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及系统,仍将由跨国公司“捂在手里”,本土企业也难言跨越式发展。
毋庸置疑,近十余年来,我国汽车的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发生了突飞猛进。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进步却略显滞后,甚至有专家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整体竞争力呈下滑趋势。首先,受汽车行业“重主机轻零部件”的思想“作怪”,零部件行业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不及整车企业,加上我国零部件行业单个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因此在研发投入又大大落后于跨国企业,使得本土零部件企业很难“追上”跨国企业。与此同时,汽车行业“以技术换市场”发展战略,不仅未能让本土零部件企业学到过多的核心技术,反而“引狼入室”,让跨国零部件在华站稳了脚跟。据悉,截至去年中期,国内已有1200家外商独资和合资零部件企业,进一步压缩了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空间。
在出口方面,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确实被很多跨国汽车制造商列为首选之地。据悉,中国制造的刹车盘在部分海外售后市场上,已经“沦落”到按斤卖的地步。这不,在最近发生的美国轮胎特保案,以及欧盟对中国铝合金车轮的反倾销调查案之中,中方应诉代表提出最有力的证词大致是,中国生产的轮胎和铝车轮主要供应中低端市场,与欧美国家生产的产品不存在竞争。可见,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大多还处于拼价格的初级阶段,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众所周知,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因此,如果没有强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的支撑,美中不足的“全球第一汽车大国”也很难成为内外兼修的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