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总带有周期性,经济周期总是周而复始,通常的周期是:危机——(衰退)——(回升)——复苏。
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汽车生产自2008年下半年起出现严重的衰退,汽车市场的低迷和萧条加剧,8月份销量跌入62.90万辆的最低谷,负增长6.34%;月销售同比下滑,在2008年11月-2009年1月份的3个月里,跌幅高达负增长两位数(3个月依次为-14.56%、-11.64%-14.31%)。其中轿车2009年1月份的负增长12.35%。汽车市场销售走势完全陷入谷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3年期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率先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扶持和振兴汽车产业的众多举措,出手快、出拳重、出击狠,1.6L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迅速实施。在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购置税减半政策效果显著,直接刺激了小排量乘用车的销售;汽车下乡,导致众多自主品牌微型客车市场火爆。较快而有力地扭转了市场增速下滑的局面,2009年2月份出现回升迹象,3月份起汽车销售已连续9个月100万辆以上,其中9、10月份仅乘用车销售都超过“百万辆”。国民经济的企稳回升,拉动重型卡车市场需求的迅速升温,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陕西汽车集团公司、北汽福田和安徽华菱等重卡企业11月份的销售同比全是三位数增长,前11个月的累计销售均为两位数增长。1-11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226.58万辆和122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59%和42.39%,全年产销肯定突破1340万辆,一年增量400万辆,是2002、2003两年车市“井喷”后的再一次大爆发。
进口车市场上,去年上半年完成了去库存化过程,下半年呈现恢复性增长,去年前10个月进口汽车30.57万辆,降速大幅度收窄;已经上牌27.02万辆,预计全年进口车可上牌33万辆,增长22%。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发布的2009年第3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显示:第3季度汽车行业景气指数99.6(2001年=100),比第2季度96.9上升2.7个点,表明汽车行业已经走出低谷,进入上行通道。
上海虽然是私车总量严格控制地区,但轿车市场销售仍较强劲,上海市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国产轿车上牌14.38万辆,增长16.45%。其中,微型轿车3225辆,经济型轿车26428辆,分别增长87.94%和40.02%。如果包括沪籍人士买车上外地牌照而在上海使用的,则不会低于18万辆。
有人将这次车市“井喷”喻为“疯长”。不过,这次“疯长”还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带有对2008年市场萎缩的补偿性质。由于金融危机,原先1000万辆年产销的预期落空,如将2008和2009两年的产销合起来平均,则年均增速20%多一点,纵向看还是符合汽车市场发展规律的;
二是补偿出口市场的萎缩。去年汽车出口下滑50%,用扩大内需的办法弥补外销的严重衰退,可谓“堤外损失堤内补”,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年底前两个月车购税是否照常优惠、优惠力度是加强还是减弱等,均不明朗。12月9日明确车购税优惠从5%弱化为2.5%后,尽管2.5%只是2000-3000元,对购置1.6L及其以下排量乘用车群体中相当部分消费者而言,还是比较看重的,因而市场上出现了难得的“抢”车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前释放了2010年的需求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