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欧盟“绿色大考”或将影响我国行业出口
作者: 黄岩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0年01月04日

近来,欧盟针对汽车产品实施的“环保风暴”愈刮愈猛,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大考”。据悉,欧盟对境内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实施整车型式认证(WVTA)制度,认证内容除涉及整车及零部件产品基本性能、质量控制体系以外,还对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汽车拆解技术、废旧零部件再循环利用技术,以及降低有害物质使用率提出了一整套系统要求。按照计划,未来数年里,欧盟对于汽车产品的环保要求将会被逐步提高。

据了解,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国内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一再受阻,至今未见好转。在此背景下,欧盟“绿色大考”日益逼近,国内零部件产品出口无疑再次面临严峻挑战。国内零部件企业如何看待这轮“绿色大考”,他们目前的准备情况如何,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扩大出口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采访了几家零部件企业。

部分企业对欧盟新规不知情

虽然WVTA认证对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需要掌握的环保技术提出了严格要求,但对于某些高难技术,欧盟并未要求这些企业立即掌握,而是为他们留足了准备时间。例如,欧盟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汽车零部件回收率不得低于95%,距今尚有5年时间。自2017年1月1日起,禁止所有汽车空调使用GWP(制冷因子)值大于150的制冷剂,距今尚有7年时间。此外,欧盟关于汽车温室气体排放均值小于130g/km的规定也将于若干年后实施。

可见,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来说,如果尚未掌握上述环保技术,并不会影响现阶段的产品出口,但如果若干年后仍然达不到欧盟环保法规要求,其产品必将丧失进入欧盟市场的资格。令人担忧的是,记者致电相关零部件企业,对方均表示对欧盟最新环保规定毫不知情,当然也从未进行任何技术储备。

“国外客户没有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当前产品出口一般不需要通过环保认证。”国内一家较有实力的活塞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欧洲方面只是要求用于产品包装的木箱必须进行熏蒸,而对产品的再回收、再利用等性能并未提出任何具体要求。对于未来欧盟针对汽车零部件将会实施哪些环保法规,这位负责人表示不太清楚。

一家汽车空调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产品出口欧盟市场之前,国外主机厂会前来考察,特别会着重考察企业制冷剂泄漏量检测能力,目前该公司产品符合欧盟方面的要求。但是,对于未来欧盟关于制冷剂泄漏量还将实施哪些更为严格的法规,这位人士表示没有过多关注。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存在上述情况的零部件企业并非少数。据山东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魏学勤介绍,位于该省境内的零部件企业,由于对欧盟最新认证要求不够了解而导致产品出口受阻的情况时有发生。他认为,即便如今某些企业的产品能够大规模进入欧盟市场,但一旦欧盟某项环保法规生效,他们不仅可能立即被清出门外,而且不会再拥有任何准备时间。

投入不足导致环保技术落后

不可否认,部分受访企业产品仅仅是小批量出口欧洲,欧盟市场也并非他们的主力市场,因此对欧盟最新环保要求缺乏关注并不奇怪。事实上,主要面向欧盟市场的外向型企业对欧盟环保法规并不陌生。然而,中国企业通过欧盟环保认证的道路并不平坦,绝大部分企业尚不具备这样的实力。

数月之前,欧盟宣布于2010年1月1日起对橡胶轮胎中所含多环芳烃物含量进行限制,国内轮胎企业由于短期内难以达到相关要求,一时间怨声载道。一位轮胎企业负责人甚至抱怨,此举是欧盟凭借技术优势设置贸易壁垒的表现。据了解,要想使产品达到欧盟环保法规要求,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芳烃油,而目前国内企业还无法生产这种芳烃油。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虽然国内不乏一些龙头企业具备足够强大的技术优势,能够满足欧盟环保法规要求,但由于国内相关法规长期缺失,中国多数零部件企业针对节能环保领域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他们所掌握的节能环保技术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有分析人士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技术落后将是导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难以通过欧盟环保认证的最大“绊脚石”。

“苦练内功”才能扩大出口

“认证制度是国际通行的惯例,无论如何不能将其视为不切实际的苛刻要求。”魏学勤说,欧盟环保认证制度虽然要求严格,但对全世界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因此并非贸易保护行为,中国企业应当努力查找自身不足,以积极的心态加以应对。

魏学勤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想扩大产品出口数量,一方面应当充分了解国外市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类似欧盟国家采取的认证制度的操作流程。另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有针对性地提升产品性能。否则,原本在国内畅销的产品,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向国际市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