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国际化进程,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快速发展,但由于缺少人才和经验,国际化的风险也很大。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稳步推进走向世界的进程:大胆应对,科学抉择,稳步推进,量力而行。
目前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联合国曾制订3个主要指标以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企业国外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重(FATA);企业国外总销售收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比重(FSTS);企业 国外雇员占企业总雇员人数(FETE)。三个指标又组成一个公式:国际化程度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国外雇员人数÷总雇员 人数 ÷3×100%。跨国公司此项指标为40%—50%,而我国汽车企业一般不足10%。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
1、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舞台主要在产业链低端
2007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前8名都是汽车车轮、轮毂、玻璃等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还不高。
进一步的调查分析表明,汽车零部件出口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日本为主,占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金额的31.8%;出口美国和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以OEM配套市场为主;出口汽车零部件总额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占60.8%,内资企业占39.2%。
以上情况说明,与整车产品出口相比,中资企业汽车零部件出口数量、金额比例明显低得多,产品性价比不高,其实质是中资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掌握汽车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少,品牌的附加值较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弱。
2、海外投资设厂与海外收购的经验不足
对于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国际化是一门新课程,没有成熟的教科书和范例可以仿效,特别是在海外投资设厂和海外经营方面,中国企业对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法律法规、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认证审批、文化生活习惯、市场的品牌推广、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工作、产品设计与质量、出口秩序、远洋运输等,都还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经验的缺乏也是国内企业实施海外收购屡屡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之后并没有使双龙走出困境,反而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了1000亿韩元的亏损。2009年1月,双龙汽车进入“企业回生程序”。
3、贸易壁垒与技术壁垒加大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引起的反倾销事件不断增加,江玲、华晨、奇瑞等企业的整车产品在欧洲和俄罗斯发生的“碰撞门”事件,不仅表明国内企业 在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时必须跨越安全、节能和环保等技术门槛,还必须学会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
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零部件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遭遇了多国的、密集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加拿大、印度、巴西、埃及、 土耳其、秘鲁等多个国家,对我国出口的汽车挡风玻璃、油箱、轮胎、刹车鼓和刹车盘、电瓶、轴承、动力转向系统等零配件,采取了多次、密集的反倾销调查或反 倾销申诉,有的征收反倾销税,有的设定到岸最低限价,有的采取“特保措施”等。
如何破解现阶段国际化进程中的难题
1、明确目标和战略
目前企业走出去的动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利润的诱惑;二是为化解不断扩大的产能;三是期待通过收购国外企业获得技术或品牌资源,迅速提高竞争力。
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初始阶段,必须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走出去?想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条件走出去?走出去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如何化解这些可能的风险?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还应该制定一个完善的国际化战略,要明确:国际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不断提供满足出口国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应具备相应的资金条件、人力资源、全球运营能力、融资手段等;成熟的商业模式。
2、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
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海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对于汽车产 品的质量、安全、节能和环保标准,满足国外消费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而这些都是以强大的创新能力为支撑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中国汽车产品只能长期在产业链低端发展,仅靠低成本和廉价资源优势来获取国际市场份额,在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动地位。
3、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经常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争取出口订单上竞相压价,在争取海外收购上竞相抬价。这与日韩企业形成鲜明对照,一个重要原因是日韩企业在国际化业务上形成了完善的协调机制,特别是政府和中介组织在企业之间形成了灵活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引导本土企业有序地参与海外竞争。
因此,政府要在国际化进程中起到推动和引导作用,帮助企业了解出口国当地法律法规、目标企业的债权债务、企业文化、市场风险、劳资关系等重要信息。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要牵头建立由行业代表性企业参加的企业出口和海外收购的自律机制,避免出口企业或收购企业之间的过多内耗。
4、培育自己的国际品牌
品牌的国际化是国际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而对品牌的塑造不够重视是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企业走出去并站稳脚,不仅需要有高质量的产品、周到的售后服务,更需要品牌的支撑,而一个世界品牌的确立,不仅表现在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的可靠性上,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内涵和文化。因此,企业要对品牌准确定位,在品牌的树立、再造、拓展上进行认真的战略研究,要学习跨国公司品牌管理的经验,要有精品意识,注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