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今年中国车市或将呈前高后稳态势
作者: 黄晓天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0年02月08日

编前:2009年,中国车市的高速增长令世界瞩目。2010年中国车市将向何处去?1月31日,在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进口汽车高层论坛上,国家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汽车行业资深专家以及国内外汽车厂家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2010年中国经济乃至中国车市的整体走势,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2010年中国车市能否延续2009年的走势?范剑平在回顾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时,把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定义为“意外”。他认为,是宏观经济面的三个“超预期”引发了2009年中国车市的“意外井喷”。这三个“超预期”是经济刺激力度超预期、经济反弹幅度超预期和资产价格超预期。

2008年11月,中央公布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在中央4万亿元投资之外,地方政府投资热情超出预期,带动信贷投放超预期。经济刺激力度的超预期带来经济反弹幅度超预期。2009年中国GDP增速达到8.7%,超过年初8%的目标,带来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的亮丽表现。资产价格超预期表现为房价大涨、证券市场大涨以及发电量在去年12月底达到最高峰(往年8月是全年最高峰)等。

范剑平分析,货币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车市:一是社会资金宽松,二是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三是通货膨胀预期。从数据看,2009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应最宽松的一年,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直接刺激了高档车消费。而通胀预期对房地产、汽车市场的刺激也十分明显。可以说,2009年我国汽车市场“井喷”有居民收入提高等中长期刺激原因,但最主要原因还是政策刺激和一些不可持续的像证券市场财富效应等的一次性刺激。

目前全球多数研究机构把2010年世界经济表现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来判断,普遍认为,2010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会继续回升,但下半年不确定性很大。究其原因,2009年以来的这轮经济回升主要有两个支撑因素。一是政府的刺激政策。各国政府的刺激政策在2010年上半年不会大规模集体退出,刺激政策的效果会在2010年上半年更加明显显现。二是企业的库存回补。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全球企业进入回补库存阶段,如果说经济受回补库存影响会有4个季度明显回升的话,那么在2010年二季度前世界各国经济将进一步回升。

基于此,在谈到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和汽车市场趋势时,范剑平认为,2010年上半年,在刺激政策不退、企业回补库存、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加速。一季度我国GDP增长速度可达11.5%,将达到这轮经济反弹的最高峰。随着企业回补库存周期结束、政策年中调整等影响,中国经济下半年不会继续加速发展,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

范剑平说,经济回升不同于经济复苏。靠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回升、企业对库存投资的回补都不是经济复苏的表现。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开始新一轮产业投资。另外,世界经济在没有重大科技突破、新兴产业投资增长点不明朗的背景下,要实现复苏非常艰难。因此,2010年甚至2011年,世界经济并不具备进入新一轮增长期的基础条件。2010年下半年世界经济未必出现二次探底,但要想继续加速并成功走向经济复苏,条件还不充足。

从宏观政策面看,2010年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操作更加复杂。既要防止“激素型”刺激导致政府投资过热和信贷投放过度,结果经济过热和通胀提前;又要防止政策退出过早过快导致经济二次探底。因此,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四性”原则将对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构成双向防控。

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增量小于2009年,经济自主性增长动力尚待恢复。范剑平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望保持在9.5%左右;由于中国经济表现低于长期潜在增长率,总量上供过于求是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他提醒业界:对短期数据超预期要有清醒认识。

具体到汽车行业,在经济前高后稳的影响下,2010年中国汽车市场也应是前高后稳态势。从影响汽车市场的几个宏观因素看,证券市场不可能重演单边上扬走势,财富效应减弱。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控制力度逐步加大,下半年资金面将结束过分宽松局面,这对汽车购买力有一定约束。惟一对汽车市场继续产生有利影响的是通货膨胀预期。

范剑平提醒业界,2010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是将超预期的经济回升推向可持续的经济复苏,将实现四个转变,即从非常时期政策向常态化政策转变,从政府和国有投资先行向带动民间投资跟进转变,促进经济从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协调拉动转变,空间上从少数经济增长极向经济多极化均衡增长转变。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