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日内瓦国际汽车展上,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与现代汽车推出了双方联合研发的i-flow概念车。据悉,该概念车采用的诸多创新材料和设计尚未用于任何量产车辆,因此,i-flow向业界展示了未来汽车的无限可能。例如,i-flow的内饰展现了突破性的座椅理念。此外,得益于水性漆系统,高光液态金属漆不仅醒目抢眼,而且非常环保。
巴斯夫功能性聚合物业务部门负责人贺博科(Wolfgang Hapke)博士在发布会现场表示:“i-flow是迈向未来之车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现代汽车在研发初期就邀请巴斯夫参与,使我们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对合作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满意。”
现代汽车欧洲设计中心负责人Thomas Buerkle表示:“事实证明,巴斯夫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i-flow上许多设计和工程方面的创新型解决方案都是现代与巴斯夫联合研发的。例如,i-flow概念车上所使用的创新涂料技术完美地表现了我们全新的‘流体雕塑’车体设计。”
巴斯夫技术帮助i-flow显著提高了燃油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赋予了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还改善了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这部概念车因此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i-flow座椅框架的设计体现出轻质结构材料在节省资源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它采用了可再生原料比例高达60%的Ultramid Balance聚酰胺,以及其它热塑性塑料和吸能泡沫。双方共同的目标是通过使用这些塑料零部件尽可能降低车身重量。
Luquafleece是一种吸潮材料:座椅采用这种材料后,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也能确保驾驶者和乘客拥有一个舒适的乘坐环境。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Elastollan被用于生产高质量的内饰表面,不仅耐摩擦,还可被加工成颜色深浅不同的内饰。而巴斯夫聚氨酯材料Elastoskin则被用于生产仪表板和汽车内饰,这种材料柔软舒适,带来独特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同时,它在颜色、纹理和几何设计上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
i-flow的节能理念堪称高科技应用的典范。其先进的柴油发动机被硬质聚氨酯泡沫隔热系统所包裹,既保护了发动机,又利于环保。通常,在短途旅行中,特别是在城市交通环境下,发动机达到最佳运行温度的时间较长,或者很快冷却。发动机隔热层可减小这种效应,从而降低排放和油耗。此外,热量回收系统可利用热电效应将尾气热量转化为电能,为电力辅助系统提供支持,从而明显降低油耗。
巴斯夫的新型催化剂融合了4种技术,仅使用两个部件即可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因此能够以较为低廉的成本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控制要求。同时,这种新解决方案还能减轻部件重量、减小所占用的空间。
通过被动热量管理可以进一步降低能量消耗。例如,汽车内饰中的大量红外透明和红外反射颜料可以降低仪表板、座椅和中控台的塑料表面的温度。巴斯夫Sicotan、Sicopal和Lumogen系列颜料可用于深色或黑色表面,明显降低其曝晒在阳光下时的温度。这样汽车的舒适性得到大幅提高,还降低了空调耗能。
如今,车辆内饰正朝着将舒适性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巴斯夫的Steron是一种创新的软触漆涂料技术,可满足各种复杂纹理设计的需求,既能像天鹅绒般柔软,也能如丝缎一样顺滑,并始终保持自然的感觉。
车身的璀璨效果归功于巴斯夫涂料部门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镜面效果漆:这种液态金属底色漆使i-flow车身具有镀铬效果,而非喷漆效果。此外,创新的iGloss清漆也提高了漆面的耐刮擦和耐候性能。
i-flow体现了当前汽车制造领域新材料新技术发展的一流成果。作为化工行业内最大的车用产品供应商,巴斯夫以其创新技术为未来汽车的研发做出重要贡献。
巴斯夫与现代汽车联合开发的i-flow概念车
相关报道:
巴斯夫助力打造未来之车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巴斯夫不仅是全球汽车制造商青睐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化工行业最大的车用产品供应商。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巴斯夫最重要的行业客户之一,约占其销售总额的11%。
巴斯夫的化学产品能显著提升车辆的特性。据统计,一部中型欧洲汽车使用的化学品平均价值约850欧元,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在汽车生产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巴斯夫产品的身影。例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巴斯夫采购的产品包括颜料、塑料、聚氨酯、涂料、增塑剂、皮革和纺织助剂以及催化剂;汽车制造商需要的则是巴斯夫的涂料、冷却液、制动液、塑料及汽车减震部件 (Cellasto);维修厂和汽车经销商采购的巴斯夫产品包括汽车修补漆、燃油添加剂、制动液和冷却液。
巴斯夫将创新和客户合作有机结合,通过与客户建立系统合作关系,提供各种创新产品和智能解决方案:巴斯夫涂料部门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建立起了系统合作关系。换言之,巴斯夫为客户供应涂装线上所需的一切产品。其中一个成功的业务模式是客户只需按照合格涂装的车身件数付费,而不再按照所使用的涂料用量付费。再如,巴斯夫拥有自己的发动机测试设备。在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的一系列项目中,这些设备被用于测试使用燃油添加剂等巴斯夫产品的原装发动机。
现在汽车行业正面临经济危机和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等重大挑战。巴斯夫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这使其成为汽车制造业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当前经济危机下尤其如此。从锂电池等创新驱动系统到基于可再生材料的塑料,巴斯夫广泛参与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各种项目。
巴斯夫产品在帮助汽车制造业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汽油、石油添加剂到发动机外壳和更高效的能源管理,再到使用轻型塑料降低车身重量,巴斯夫的产品无处不在。此外,巴斯夫还在进行车顶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发工作。
巴斯夫去年亚太区收益稳健
日前,巴斯夫对外宣布,其去年在亚太区的销售额达到87亿欧元,同时,运营收入(EBIT)几乎翻番,达到5.03亿欧元,表明巴斯夫在亚太区应对经济危机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已经奏效。
根据去年公布的亚太区2020战略,巴斯夫的目标是实现高于市场的增长,到2020年亚太区的销售额将翻番,并获取高于资本成本的利润。
按照该战略,巴斯夫旨在成为汽车、建筑、包装、油漆涂料和制药等关键增长行业的首选供应商。公司已针对以上行业专门成立了目标行业团队,以进一步加深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并更好地依托巴斯夫全球专知与资源为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巴斯夫亚太区汽车目标行业团队为例,目前这一团队正与亚洲新兴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协助他们充分利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巴斯夫同时还与亚太区汽车制造商共同探讨多种解决方案,用于减重、安全、环保和降低成本的生产工艺。2009年,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轻型车销量达2200万辆,占全球轻型车总销量的37%。目前巴斯夫是全球汽车行业最大的化学品供应商。
为实现未来10年亚太区员工总数达到5000名,其中从事研发的员工人数翻番的目标,去年巴斯夫在中国和印度成立了专门的招聘中心。截至去年年底,巴斯夫在亚洲各地共有12个研发中心,员工总数大约400 人。据悉,今年巴斯夫全球的研发预算仍将维持高水平,总投入将达到13.8亿欧元。
去年,巴斯夫完成了生产基地优化项目一期工程,项目旨在通过打破生产瓶颈、利用技术协同效用优势,提高产能。继在公司一体化生产基地顺利实施后,该项目现正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亚太区的生产基地陆续跟进。巴斯夫的目标是到2012年实现亚太区成本每年至少降低1亿欧元。
巴斯夫力挺年内实现销售增长
日前,巴斯夫在其德国总部举办了年度新闻发布会,并对外宣布,巴斯夫2009年全年销售额507亿欧元,下降了19%。同时,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EBIT)下滑29 %,至49亿欧元。
巴斯夫执行董事会主席贺斌杰博士表示,虽然去年销售不利,但是,稳固的财务状况和实力一直是巴斯夫的传统优势。2009年,巴斯夫运营现金流进一步增加了13亿欧元,达到历史新高——近63亿欧元,这主要由于公司成功地减少了净营运资本。可支配现金流(扣除对财产、装置、设备和无形资产的相关支付)也非常高,达38亿欧元。尽管收购了汽巴,巴斯夫仍保持了非常稳健的产权比率(36%)。
谈到今年的目标,贺斌杰博士预期巴斯夫2010 年销售额将实现增长,并且增速将超过全球化学生产的速度。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仍很脆弱,巴斯夫将继续严格实施其增效和重组计划,公司还将继续根据当下的市场条件调整投资计划。
巴斯夫展开形象宣传攻势:
“创造化学新作用”(We create chemistry)”
巴斯夫创造化学新作用(We create chemistry):3月初,巴斯夫将以此为核心理念,展开新的全球形象宣传攻势。这是巴斯夫首次将市场营销与业务目标决策人群和社会各个层面相结合, 以一个全球统一的形象通过平面媒体、电视和网络等渠道进行传播。
宣传主题将紧紧围绕全球发展大趋势,如未来的移动与交通、能源效率,乃至针对各种日常问题(像防水胶布绷带)的解决方案。在宣传活动中,巴斯夫将化学这一物质间互动的科学,与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互动相类比。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在看似对立的元素间存在的融合。 一座用纸币搭建的房屋矗立在冬季冷冽的寒风中,上面出现一条让人乍看之下不禁愕然的标语—“温暖的房间爱上电费单”(“Warm houses love energy bills”)。巴斯夫正是解决这样的对立矛盾的,通过一系列智能保温材料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从而减少能源成本支出。
巴斯夫执行董事会主席贺斌杰博士说,“化学能为社会各个群体创造附加价值,此项全球性宣传活动将充分表明,在客户、合作伙伴和员工间保持稳固、友好的关系对巴斯夫来说至关重要。”
此前巴斯夫推出的形象宣传都存在地区性差异,这将是集团第一次同时在欧洲、北美、南美和亚太区,通过平面、电视和网络广告媒体展开相同的主题宣传。巴斯夫传播与政府事务部负责人Elisabeth Schick女士表示,“统一的全球性宣传有助于强化巴斯夫品牌在全球的形象,此外,以同一宣传主题开展各项活动,提高了我们在品牌上的投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