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零部件体系孱弱而一度发展受限的北京汽车工业,现在有底气对过去的历史说不。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川”)的迅速成长壮大,不仅为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打造了一个坚实平台,还逐渐成为北京汽车产业格局中的一个创收增长新亮点。
据海纳川总经理刘毅男介绍,拥有23家旗下公司的海纳川2009年实现销售总额57亿元,有力支撑了北汽整车板块的发展。他表示,该公司今年开始实施“突百亿、调结构、增效益”的战略,力争2010年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集团化优势与责任
熟悉北京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人都清楚记得北汽曾经面临的零部件困局:整车业务无法得到零部件业务的稳定支持,零部件业务一盘散沙失去发展动力。海纳川的成立,显然肩负着北汽促进零部件发展振兴的重任。然而为什么会以这样一个整体式、框架式的公司架构来实施运作?从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的这一论断中可以看出其中端倪:一方面初步解决北京汽车零部件发展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在统一的规划平台下进行可持续发展。
海纳川的诞生就是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并举战略的直接体现,这样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整合北汽系统内部的优质零部件资源,而且可以迅速、有选择地引入战略投资。2008年8月26日,北汽控股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组建海纳川,其中北汽控股以旗下优质零部件企业的股权和其他资产约6亿元入资,占60%份额。显然这样做实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实现了顺利融资,又实现了北汽零部件体制运作的转型。
海纳川自成立以来发挥了支持北京汽车工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两年的运作,海纳川所属企业从成立之初的12家增至现在的27家;企业规模从成立之初的年销售31亿元到2009年的57亿元;新增29类产品,形成了“汽车内外饰系统、汽车座椅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热交换系统、底盘及其他系统”五大系列产品,具备向各档次商用车和乘用车配套的能力;2009年海纳川在北汽集团内部市场增收11亿元,增长41%,预计2012年将新增配套额42亿元。此外,该公司在北京大兴、顺义、密云、湖南株洲等地均围绕整车企业开发了共计2500亩的零部件产业发展园区。
面对这些成绩,海纳川没有沾沾自喜。刘毅男告诉记者:“这些成绩得益于集团化战略的优势,这种优势的背后是海纳川的使命,是海纳川之于北汽零部件产业的责任,是零部件企业对整车企业的责任。”他向记者介绍说,虽然海纳川在北汽内部配套上拥有一定的集团优势,但在对各企业的配套要求中,从来不将体制上的优势作为放松质量和管理要求的借口。“绝对不能拖整车厂后腿!这是立足之本,也是海纳川的责任。”刘毅男如是说。
开放思维与视野
海纳川办公楼大厅海蓝色标志下面赫然写着企业的远景:“纳百川精华,聚产业合力,成就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当记者问及刘毅男对此如何解读时,他说:“海纳川的定位就是以构建北京汽车零部件经营管理平台为基础,以整合国际优势技术和产品资源,发展系统化、模块化的高附加值产品为手段,发展为中国汽车产业中重要的零部件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
立足北京,开拓全国,放眼全球。海纳川以开放的思维和视野,实现了技术资源与产品市场的开放运作。
据海纳川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合资合作中坚持“最强”标准,无论国际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要选择技术先进、在业内具有重要地位的零部件企业,以达到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发展的目的。目前,海纳川已经与江森、李尔、伟世通、博格华纳、天纳克等国际零部件巨头成立了合资企业,旗下也有与江南模塑、浙江亚太、许昌远东、湖北恒隆、南京协众、深圳航盛等国内知名零部件企业联姻的企业。
在市场拓展上,海纳川的治理结构决定了集团运作平台的重要性,目前该公司逐步由个体运作转变为整体、个体协同运作结合的方式。利用新车型投入、产能扩大和再次配套的关键机遇,海纳川以北京市场为核心,逐步将影响力辐射到整个国内汽车市场。两年来海纳川已经陆续进入到除北汽之外的其他整车厂的配套体系,2009年,海纳川在北京以外市场增收4.4亿元,增长39%。
在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大发展和快速整合的大潮中,海纳百川、激流勇进,这家零部件集团正向着集团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