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跨国零部件巨头在华延伸触角
作者: 杨彬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0年04月19日

前不久,博世底盘制动系统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称,他们预计2010年在中国的业务量将进一步增长,因此,博世计划增加位于大连和苏州的两家工厂的产量。据悉,2009年,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上,博世的制动系统销量增长了50%以上,位于大连的铸造厂和位于苏州的生产厂,规模较之前已经有所扩大。

近些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外资汽车零部件巨头先后进入中国市场,谋求发展,并成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汽车业受到重创,汽车市场恢复缓慢,而中国市场经历了短期的低迷后,在2009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有专家估计,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4万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外资零部件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中国,加快了扩大产能、开拓市场的步伐。

扩大在华投资

根据各外资零部件企业2009年财务报告,受全球汽车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很多外资零部件巨头在2009年整体销售收入下降或小幅增长的同时,在中国的业务量却呈高速增长。例如,伟世通公司2009年中国地区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6%,比2008年增长1倍;康明斯公司2009年在华销售额超过17亿美元,中国巳成为康明斯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在日本、澳洲等市场销量出现下滑的情况下,2009年米其林在中国市场的轿车原配轮胎销量增长65%。

在销量增长的同时,外资零部件巨头也加大了在华投资,兴建工厂,扩大产能:2009年2月,大陆集团旗下的大陆汽车电子(芜湖)有限公司启动二期工程扩建项目;5月,总投资2亿美元的博格华纳联合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大连新工厂开工建设;10月,上海马瑞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举行新厂房奠基仪式;去年年底,意大利布雷博和东华汽车实业公司签订协议,在南京成立制动系统生产基地……

据了解,大陆集团在常熟的新厂已建成投产,今年中期,将在空气弹簧、液压制动系统方面形成一定产能。按计划,今年大陆在安徽合肥新建的轮胎生产厂也将建成投产。大陆负责人表示,预计2013年,大陆在中国的销售额将翻番。

开拓商用车配套市场

一直以来,与乘用车相比,我国商用车自主化程度高,零部件配套也多为国内企业掌控。但随着市场发展和产品升级,外资零部件企业正在逐步扩大在商用车配套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

首当其冲的便是国Ⅲ及以上排放柴油机核心系统的供应,包括高压燃油喷射系统和尾气后处理系统。在国Ⅱ到国Ⅲ的升级中,以博世为代表的高压共轨系统供应商已经赚得钵满盆满。面对国Ⅳ排放,巴斯夫公司等后处理系统企业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坐等国Ⅳ标准尽早实施。

产品升级对跨国企业带来的商机不仅表现在发动机方面。随着营运公路客车必须安装缓速器相关法规的出台,近几年,国内几乎所有中高级以上大、中型客车都标配或选装缓速器,部分重卡也在试装缓速器,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经济性和舒适性。国内最大的大、中型客车变速器生产企业綦齿也与福伊特开展了相关合作。

据了解,已有8个品种綦齿变速器与福伊特缓速器完成匹配设计。目前,匹配福伊特缓速器的綦齿变速器已成功推向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销量已近千台。

参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角逐

新能源汽车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发展传统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同时,外资企业也将目光投向新能源领域。

长期在中国没有打开局面的伊顿公司在混合动力系统的推广上占得了市场先机。已经在北京正常投入运营的福田混合动力公交车,配装的便是伊顿的混合动力系统。“国内大部分客车企业开发的新能源公交车都曾在121路试运营,总体而言,配装伊顿系统的福田混合动力客车表现最好。”北京121路公交车辆技术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悉,博世已与国内汽车企业在电动汽车的开发方面展开合作。未来几年内,博世将会在中国推出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真空独立制动系统以及电子制动系统等产品。

同样,德尔福在两三年前,就开始在中国推广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而且与国内多家整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的开发方面都有合作。

言论:

提升技术水平刻不容缓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大国,吸引跨国零部件供应商更多的注意力,理所应当,这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

从短期看,金融危机对欧美汽车市场影响较大,致使部分外资零部件供应商业务量严重萎缩,而中国车市却在2009年逆势而上,扩大在华业务量,有利于跨国企业提升整体销售额和利润。从长期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汽车市场潜力巨大,可以说,谁赢得了中国市场,谁就占据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跨国企业深谙此道。有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已占据中国汽车零部件6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轿车零部件市场份额接近80%,而在汽车电子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领域,更是高达90%。

外资零部件企业扩大在华投入,对国内相关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随着其产能迅速得到提升和产品成本降低,使得自主企业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大幅缩水;另一方面,国内汽车零部件技术提升过于缓慢,已经难以满足法规升级和市场对整车性能提升的要求,这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市场机遇,技术门槛已经成为自主企业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抛开本无优势的乘用车零部件市场,一直自主占优的商用车零部件市场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得不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同时,在代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自主产品的技术水平是否能够与外资一较高下,也值得审视。

眼下,中国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增长,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扩大产量、忙于赚钱的同时,更应量、质齐抓,着眼长远。虽然技术升级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但事在人为,否则,难免让外资企业在未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