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一汽-大众南下给配套商带来挑战
作者: 秦淑文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0年07月12日

一汽-大众广东项目6月9日在佛山签约,在业界引起很大震动。一汽-大众以此开启建设第四工厂的时期。据悉,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定义”了40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这些配套商将陆续在佛山投资零部件工厂。

至于这40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总投资额是多少,目前还不得而知。一汽-大众佛山生产基地计划于2013年建成投产,首期设计产能为30万辆。 2009年5月,一汽-大众成都基地,也就是一汽-大众的第三工厂开工建设,投资60亿元,2011年9月投产,首期设计产能为30万辆。成都基地择优选 拔的50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同期开始建设工厂,总投资额也是60亿元。

5月24日,广东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广东省现代产业500强项目的通知》。该《通知》指出,一汽-大众广东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为年产轿车 30万辆,建设起止年限为2011年~2013年,总投资80亿元。按照成都基地整零1:1的投资比例计算,一汽-大众佛山基地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首期总投资额可能不会低于80亿元。

经了解,一汽-大众目前是业内少有的几家市场供应严重不足的轿车企业,“我们现在欠用户10万辆车。”一汽-大众一位人士对记者说。今年,一汽-大众必保的产销目标是80万辆,比去年的68.2万辆增长近20%;如果能实现85万辆的挑战目标,今年一汽-大众的产销量就比去年增长近25%。一汽-大众长春基地的设计产能是66万辆,产能溢出率达到近30%,挖潜任务十分艰巨。从上我们可以看出,到2011年9月,一汽-大众将形成100万辆以上的年产能,到2013年形成135万辆以上的年产能。

产能的巨幅扩张为一汽-大众配套体系跟进能力提出较为严峻的挑战。一汽-大众采购部有关负责人认为,一汽-大众选定的南下成都基地和佛山基地的 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并不缺钱,他们中的半数没有负债,大部分企业负债率在60%以下。一汽-大众担心的只是这些供应商的人力资源能否跟得上去。经了解,目前 这些供应商正在为各自的成都工厂积极培训方方面面的骨干人才,等他们快要把成都基地建成了,又要为佛山基地去筹钱和育人了。同时,他们还要保证给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保质保量及时供货。“随军南下”给一汽-大众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带来莫大的喜悦,但也让他们忧上心头。

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对记者说:“我们一直在强化一种概念———百万辆目标不只是指一汽-大众产销100万辆车,主要是指有管理和驾驭百万辆的体系能力。”这个体系能力其中就包括与供应商和经销商的合作能力。

一汽-大众现有418家零部件供应商,他们担负着一汽-大众7成零部件的供应任务。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和逐渐完善,一汽-大众已经拥有一套较 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每个供应商清楚地知道一汽-大众的标准要求和实现标准的路径。一汽-大众希望供应商的质量保证、环境保护、成本优化、项目管理和 同步研发五大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足量、合格的人才和优良的文化对体系能力的影响和作用至关重要。安铁成说:“我们越来越体会到,30万辆到66万辆的企业发展靠的是流程,而百 万辆规模企业的运作更多的是要靠企业文化,靠员工对企业发展愿景和价值观的认同,员工的能动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将占60%~70%的作用。”

在大举建设两个均与长春相距3000公里生产基地的时候,一汽-大众没有忘记尽力提携自主品牌零部件供应商。据一汽-大众采购部有关负责人介 绍,通过进军成都和佛山,一汽-大众的配套体系得到一番较好的梳理,自主品牌配套商所占比例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这些自主品牌配套商的产品涉及座椅、仪表 板、门板、顶棚内饰和地毯等。

众所周知,在新宝来和朗逸两款产品上,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已经共用了一些产品平台,在成都基地和佛山基地的零部件采购方面,有消息说,一汽-大众将与上海大众联手,向跨国零部件巨头巨量采购某些关键部件。此举将在保证新车型技术领先和高品质的基础上,大大降低采购成本。据透露,目前,南北大众 在这一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

\

6月9日,一汽-大众广东项目签约仪式在佛山举行

相关评论:

考验供应商的时候到了

能否跟上整车厂的产能迅速扩张步伐?如何与整车厂共同打造一条稳定、协同的供应链?类似命题正在考验着当下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2009年的销售火暴让中国车企底气更足,在今年的销售计划中纷纷大幅加码。据了解,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加快了产能扩张步伐。合资品牌方面,一汽-大众佛山工厂、东风本田二工厂、东风日产花都二工厂、北京现代三工厂、华晨宝马二期扩建等项目相继获批和动工。自主品牌的扩张计划更为迅猛,比亚迪新增80万辆产能,吉利汽车新增产能在100万辆以上,长城汽车在天津的新基地规划产能50万辆……

动辄几十万辆甚至上百万辆的产能扩张,着实让我们领略了中国车企的豪气,但在冷静之余,也不免让我们为这些整车厂的配套商捏一把汗。

在中国汽车行业,如此密集的大规模产能扩张还是第一次。面对这股整车厂扩产浪潮,零部件供应商能否与整车厂协同,顺利实现新增产能供应链的平稳对接,考验的不只是整车厂的体系能力,更给原本就很弱小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了巨大挑战。

笔者还清晰记得前段时间去某变速器企业采访的情景:由于不能及时供货,某整车厂的采购部长亲自坐镇这家变速器企业的生产线,督促该企业在第一时间把变速器发到整车厂。这家变速器企业的老总向笔者打趣道:“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整车厂采购部长亲临零部件企业生产一线,在公司历史上是第一次。放着市场哪有不要之理,但是没办法,现在已经是三班倒了,还是供不应求。”

这家供应商的无奈,道出了很多零部件企业的心声。在整车厂迅速扩产的当下,对配套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质量保证、环境保护、成本优化、项目管理、现场管理、同步研发、人才储备、资金供应、物流配送等方面必须具备相应实力,才能实现新增产能供应链的平稳对接。这些能力不会一蹴而就,必须经过实战慢慢积累。在目前众多供应商面对市场订单还消化不了的情况下,何谈体系竞争力。这就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还没有学会走路,怎么要求他跑呢,但不作为肯定是没出路的。

面对此轮整车厂的扩产浪潮,对供应商提出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就如同一次大考,过关了,供应商的体系竞争力会得到全面提升;不过关,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后遗症,整车厂的供应链有可能重新洗牌。

太快的扩张,零部件供应商准备好了吗?也许有人会说,目前部分车企召回车型比推的新车多,刹车门、爬坡门、气囊门相继曝出,说明很多车企的供应链存在问题,零部件供应商难辞其咎,如果此时跟随整车厂到处扩张,等于玩火自焚。对于此种说法,笔者并不认同。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言,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体系竞争力,如果不去经历,你就永远长不大。此次扩产之潮,就是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竞争力的一次全面考验。

能否通过大考来重塑自我,或者至少积累一些经验,还是悲惨地落入历史的垃圾箱?克莱斯勒前总裁李•艾柯卡于20世纪90年代曾亲自在电视上做广告,他这样说道:“不是领先就是追随,或者出局。”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现在是必须作出回答的时候了。

文/ 张彦武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