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环作为内燃机的心脏部件,在发动机内部工作环境恶劣,承受着高温、高压、腐蚀,起着密封、支撑、润滑、导热等功效,貌似简单但其内涵十分丰富,相对发动机、汽车整车来说,活塞环是默默无闻的“隐形产品”,但有人却把它比喻成内燃机心脏上的“薄膜”,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发动机行业唇齿相依。活塞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需要大投资的产业,活塞环与现代内燃机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2010年汽车活塞环行业随着我国整机行业的发展一样,赢来了快速增长,但是回顾发展历程,不得不让我们静下心来深深地思考2010年汽车活塞环行业的“喜怒哀愁”。
喜:主机市场持续增长,配件企业分享快乐
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或将突破180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汽车第一大国,创历年新高,汽车销量增幅在30%以上。1-11月,汽车产销均超过1640万辆,同比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商用车产销394万辆,同比增长29%以上。主机装机市场的政策性高速增长,行业市场的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给零部件市场也分了一杯羹,带来了零部件包括活塞环行业的高速发展。
活塞环产品应用在年产7000万台的内燃机领域:道路车辆用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用发动机(工程机械用内燃机、农业机械用);机动三轮车、拖拉机、排灌、发电机组等用单缸柴油机;低速货车发动机(四轮车用多缸柴油机);摩托车用汽油机;通用小型汽油机;其他(铁路、船舶、军工、大型发电机组)。当然,在空压机、冷冻机、车用空调器、制动泵、增压器、液压缸、打桩锤等多种行业也使用金属活塞环作为密封,在这些行业内,都有活塞环行业的一份功劳。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其他相关的内燃机行业也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也带来了空压机、制动泵、增压器等产业的快速崛起。
在维修市场,按照统计,虽然今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刚突破7000万辆,据业内专家介绍,国内汽车保有量将不再是2020年达到2亿辆,而是在2012年,即提前8年达到这一规模,目前美国汽车保有量为2.1亿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有大量的农业机械没有按照“汽车”这个门类归口管理。因为保有量的增加,市场维修量也随之增长,巨大的市场,给活塞环等发动机易损零部件带来了难得的商机。
怒:活塞环维修市场的混乱和真伪难辩
部分群体希望维修市场乱。维修市场的真假难辩和混乱,和市场主导者有意识的不规范相关,主要是少数厂家、商家、维修者(修理厂)等设下了“迷局”,诸多与主机不配套的小企业生存之道就是“打擦边球”,诸多连自己商标都没有,一直都是以“中性包装”出厂的企业也能滋润地活下来,诸多经销商以超高额赢利为目的,昧着良心推广低劣或者优劣参半产品,诸多维修者还打着“优质产品价格太透明、维修周期长”的幌子,不维修他们就没生意。市场之乱,乱中受益,一部分人才能混水摸鱼,个中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主机专卖不“专”小厂得利。主机企业在主营业务迅速扩展之时,无暇顾及自身的配件专卖体系,主机厂一方面在强调零部件企业准时交付装机,一方面要求配套厂家供应其体系内的市场维修件,专卖享有专用品牌的特权,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认可度相对较高,作为主机厂的“副业”,在其总量中占有的位置不高,疏于管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专卖体系仍然需要不断完善,有些厂家因专卖严重管理不善,成了滋长假冒伪劣的摇篮。专卖体系只给零部件原供方在产品上打上供应商或产品代码,除玉柴、上柴等之外的主机专卖体系基本不规范,防伪措施基本没有或不健全,一些小厂抓住了主机企业的漏洞,也迎合了部分非专卖体系经销商的利益,大胆出击,损坏了原供方的根本利益,也影响了专卖品牌和主机品牌、甚至主机厂的美誉度。
投入精力打假遭遇地方保护。行业主导厂家都在加强打假力度,仪征双环等在高调打假规范渠道,在警方的配合下,仪征双环近两年来在南京、泉州、武汉、泸州等地查处了几家假冒“双环牌”、“CYPR”拍的制假售假窝点。打击假冒企业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的财力和人力物力。企业假冒商标案件属于知识产权案,企业品牌、形象等损失是无形的、无价的,很难有准确的衡量,对于无法衡量的案件法院判决是有最高限的。往往这类案件在异地审判或执行过程中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仪征双环在泸县的诉讼案从2006年开始至今还没有最后结果,这起官司是企业打假遭遇地方保护的典型杰作,这场拉锯战也使很多主张正义的企业最终退却。
在国内的维修市场制假售假的同时,少部分厂家还将这些丑陋的伎俩表演到了国外后市场,看来这场表演总有谢幕的时候,受伤的肯定是国内业内的部分企业,乃至我们的整个行业。
原装、配件和仿冒,天下三分有其一。三分天下有其一,说的就是1/3主机装机,1/3原厂配件和配套装机厂的配件,另外1/3则是仿制、仿冒、中性包装、假冒等配件。国内汽配售后市场的不规范,由此可见一斑了。
哀:高端活塞环市场的外企垄断和售后市场边缘化
乘用车高端活塞环市场的外企垄断。乘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活塞环需求也随之增长,但是在高端乘用车活塞环市场,国外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还一时难以撼动。日韩血统的乘用车,与日韩零部件建立战略体系,尽管进入中国,其稳定的自主配套的体系不轻易改变;欧美血统乘用车配套体系虽然开放,但必须要取得一系列认证,对过程一致性等要求严格,实行全球采购,在新一轮竞争中民族品牌的活塞环优势显得不明显。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是我们民族品牌活塞环的主市场,也是国外活塞环企业扩大中国市场的目标,在和国外企业的同台竞技中,最惨烈的是价格“下水”了。
售后维修市场边缘化。主机市场、外贸市场的高速增长给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快乐,但是大部分企业受产能限制,交付越来越成为头疼之事。产能不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话题,主机企业的旺季装机产量要超过正常月份平均的30%以上,月度能力严重不平衡,而零部件企业虽然开足了马力全力以赴,也只能抓住了主机装机这个“西瓜”,忍痛割爱丢掉售后、外销等“芝麻”。对于以装机配套为主要市场的企业来说,售后维修市场在有意无意地“被季节性边缘化”。造成了维修市场的“饥饿性需求“,其实主机厂的这种拉练锻炼了企业,也成就了一部分不装机的小厂,他们检到了售后市场的“皮夹子”。
乐:行业主流企业总体水平提高
在活塞环行业仪征双环和安庆已持续保持了多年产销量超亿片,销售在国内行业上也一直遥遥领先,两家企业也正成为业内企业的标杆,都具备了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具备了欧Ⅲ欧Ⅳ等产品的技术和批产能力,为国内外主流主机厂全面配套。仪征双环和安庆已经拥有了包括复合镀、PVD、GDC、DLC、I型钢质油环等活塞环行业前沿技术,走在了国际先进同行的前列,也引领着国内活塞环行业的快速成长,目前,数家企业也已经成为行业的中间力量。
背景资料:
国内活塞环行业的竞争态势
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中国在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吸引了众多国外零部件巨头的纷纷投资。近几年来,国外活塞环企业在国内都布了棋子,都有了合作伙伴,也加剧了国外行业巨头和民族品牌活塞环企业之间的惨烈竞争。
国际著名的活塞环公司基本都选择了进入中国市场,有的是合资、有的则是独资。
日本理研集团(株式会社理研)(RIKEN)—→厦门理研工业有限公司是台湾理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独资设立(其中株式会社理研出资50%),创立于1989年9月,目前本公司注册1200万美元,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主要生产汽油机活塞环及引擎配件。
美国辉门公司(FM ,FEDERAL MOGUL)—→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 ATG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由美国FEDERAL MOGUL公司、日本帝国活塞环株式会社(TPR)和安庆活塞环厂在安庆合资组建,总投资5500万美元,注册资本2800万美元。主要生产汽油机和柴油机活塞环.
日本理研集团(株式会社理研)(RIKEN)—→理研汽车配件(武汉)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1月,总投资额为4500万美元,注册资金为1500万美元,2005年7月正式投产,是日本理研在中国生产及销售汽油机活塞环等汽车配件的独资公司。
日本帝国活塞环株式会社(TP,Teikoku Piston Ring)—→安庆帝伯格茨活塞环有限公司( ATG公司)。
日本活塞环株式会社(NPR)—→日环汽车零部件制造 ( 仪征 ) 有限公司(NAMY),2005 年2月成立,总投资2970万美元的独资公司,专业生产汽油机钢质活塞环的公司。
美国海斯汀活塞环(HASTINGS PISTON RING)—→海斯汀发动机零部件(常州)有限公司,一家以汽油机纲环售后为主的美国企业,在常州投资成立,总投资3亿元,一期投资1.5亿元,注册资金5800万元。
韩国柳成企业株式会社(YPR),—→柳伯安丽活塞环有限公司由韩国柳成企业株式会社、日本帝国活塞环株式会社和安庆环新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公司占地3万平方米,注册资本1100万美元,以制造及销售汽油机活塞环为主导,公司投产后,可形成年产2400万个的生产能力。
面对“十二五”,汽车活塞环行业的“四化”目标
“国际化”,技术研发和人才国际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活塞环企业的真正设计能力是什么,不是来图来样转换加工,也不是主机厂给技术参数我们设计出与之性能匹配的零部件产品。研发竞争是“十二五”活塞环行业的核心竞争,目前行业很多企业都在宣传为发动机或整车厂同步开发,实际上是在制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活塞环企业的技术国际化,就是要实现从来图来样测绘加工,到和主机厂同步开发,到储备掌握未来前延技术,对发动机和汽车工业发展支撑引导。当前我们本土活塞环企业缺失的就是自己未研究掌握未来的可以引导行业的前沿技术,最多只处在依葫芦画瓢、给参数设计的阶段,即使设计了验证的手段往往还是依赖整机厂或国外的研究机构,当然,国内同行在活塞环相关件的整体研发方面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人才队伍国际化,也是活塞环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既懂技术又会外语,同时,又懂国际整车企业的“体系规矩”,需要学习更多的来自主机厂整车厂的对技术、对质量、对供货方面的要求,需要培养更多的既会他国语言又懂技术的工程师。当前主配企业缺乏了解、国外企业或在中国合资的外方对本土活塞环企业更不了解,在信息传递、开发周期、体系严谨、过程控制等方面还需要面对面和其质量技术部门沟通,只有掌握了国际主机的通行合作配套规则,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民族品牌活塞环走出过满足国际一流主机全球化采购的时代就会到来。
“模块化”,顺应组件供货趋势,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活塞环行业,现在以缸套活塞活塞环活塞销等组合供货已经屡见不鲜,主机市场模块化供货在汽油机行业已经先一步推广,在柴油机行业同样有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在汽油机主机领域除自主品牌乘用车外,单个采购活塞环的已经很少,整车企业一方面为了减少总装工序、节约成本,一方面为了收缩核心供应商队伍,对活塞环等相关件的采购已经组合装配好以后再供货。现代汽车零部件企业,一方面在追求做强,在单一产品领域形成强有力的他人无法超越的竞争优势,一方面也在追求做大,在模块化思想或国外先进经验的推进下,部分企业在积极实施多品种或跨领域的经营。
在售后维修市场,就活塞环方面的模块化也决非新鲜,柴油机领域轻卡类80%的产品以组件(四配套/六配套,缸套、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卡簧等)形式销售,重卡类也有近1/2产品以组件形式销售。组件在售后市场销售快速扩张,与国内发动机变形产品太多有关系,修理厂不清楚产品的配置,另一方面,与汽配维修行业修理人员技术水平有关系,在行业上有些地区可以称之为“换件工”而非“修理工”。
“信息化”,加速“两化”融合,实现生产制造装备的信息化集成。
信息化不单单是企业的上个ERP系统、办公自动化、建立CRM等,最终是将信息化贯穿于制造业的全过程,即设备自动化、现场管理、生产、技术系统的信息化。目前在行业内和国外先进活塞环企业的差距之一就在于装备的信息化集成问题,自动生产线在国内还为数不多,国内大部分还是单机作业,辅之以局部范围内的机台集群,但还没有完全推广,一是费用二是技术问题。国内活塞环行业龙头企业在活塞环生产加工的主要工序、关键工序、关键项目检测等都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可以说“集世界名牌于一身”,在活塞环加工生产中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效能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如果与国内设备在信息化上进一步集成,活塞环龙头企业的自动化程度将会跃上一个新水平,整个行业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人员问题越来越成为活塞环行业发展的制肘,招工难,留不住,这不仅仅是待遇问题,也是行业如何对待“90后”独生子女的择业观的问题。这也促使活塞环行业不断思考运用信息化,加快装备自动化的进程,通过实施运用自动化设备,解放劳动力,降低劳动生产强度,真正提高人和机器的效率。
“规范化”,管理、市场的逐步规范,实现与国际企业的真正接轨。
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活塞环企业在技术成熟稳定的同时,一方面受到价格下降、比价竟标的压力,一方面面临成本挑战。低成本时代渐行渐远,高成本时代渐行渐近,财务成本、原材料动力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环境成本等每年都在上升。在和国外同行的同台竞技中,当国外同行垄断某个产品市场时,它的价格是坚挺的高价,一但国内民族品牌企业开发成功了,国外企业就大幅度降价,利润空间大幅度降低,国外同行在毛利不减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低成本,但是,国内同行却要费一番大的周折。目前,在一向低价采购的民族品牌乘用车市场,国外活塞环同行也虎视眈眈,也将进入该市场领域作为起业绩考核的指标之一,活塞环行业将展开进一步的“成本战”,要消化降低成本,开展精细化管理,推行精益制造,规范管理管提高理水平是必由之路。
当然,对于活塞环市场的规范,需要政府的严格监控、需要对品牌意识的引导、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等等,用有力的手腕整治,市场会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
“十二五”期间活塞环企业将围绕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做大量的工作,无论汽车工业是2500万辆还是3000万辆发展目标,对于活塞环这种易损耗的汽车零部件来说都是个巨大的市场,国内民族活塞环工业也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优势,虽然是发动机内部的小零件,努力在汽车工业发展中发挥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