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年一路狂飙的中国汽车市场而言,个位数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下滑。在这半年外部鼓励政策取消、内部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汽车市场回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业内外多位专家。他们认为,八大因素让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平稳增长期。
三大“内因”决定汽车市场走势
在受访专家看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的变化,首先由市场自身发展周期性规律所致。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观点非常鲜明:“市场增速放缓甚至下滑,是因为汽车市场波动周期到了下滑阶段。”他指出,汽车消费市场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我对汽车市场多年的观察,汽车市场的波动基本以3年半为一个周期,其中2年左右处于上升周期,而剩下的一年多则处于下降周期。现在正好到了下降周期。”王小广说。
其次,汽车产业有其内部的结构性调整需求。多位专家认为,此次增速下调,是一次结构性调整,即低端产品销量下滑,中高端产品销量增速反而加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告诉记者,结构性调整的一个表现是,在整体销量增速放缓的同时,适销对路的产品依然供不应求、新产品的销量还在增长。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表示,这是由于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产阶级及以上收入人群对汽车需求在扩大。
再次,汽车市场主要驱动力发生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部部长冯飞分析说:“过去十几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长主要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决定。从现在乃至未来,这种驱动力‘角色’开始由包括交通发展政策在内的社会公共政策来扮演。”冯飞认为,目前在个别地区,交通发展政策已经在主导汽车需求。
五大“外因”为汽车业“雪上加霜”
除了内因的作用,多重外部因素的叠加使今年的中国车市“雪上加霜”。
第一,刺激政策提前透支消费需求。冯飞认为,在2009年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业内基本形成共识:汽车工业在获得政策效益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消费透支的现象,尤其是政策抽离之后,市场反应可能会很强烈。
第二,对通货紧缩的预期,使得人们捂紧了“钱袋子”。殷醒民说,前两年,由于人们普遍有通货膨胀的预期,因此,购买汽车的需求得到释放。当前通胀压力较大,使得人们将预期调整为紧缩,消费需求减少。
第三,宏观经济形势紧缩,导致商用车下滑严重。今年上半年,我国商用车产销211.11万辆和221.49万辆,同比下降6.07%和3.67%。冯飞认为,商用车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宏观经济形势不好,商用车很难有好的表现。
第四,汽车业所处的消费环境发生改变,由以前的鼓励逐渐趋向限制。冯飞告诉记者,上海、北京等限购政策尽管是区域性政策,但对全国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
第五,由于日本地震、油价高企等因素叠加,导致一些畅销品牌的汽车产量下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分析,日本大地震对日系车的影响,以及德系汽车订单式生产带来的产能减少,拉低了上半年汽车销量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