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陆续公布上半年财务报告。据已公开的数据和对部分企业的采访后分析得知,上半年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总体表现为:外资公司业绩优于本土企业和出口市场增幅高于国内配套。业界专家认为,国际汽车市场回暖和国内汽车市场疲软的“换位”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成因。
国际汽车市场复苏,外资公司尝到甜头
去年起,欧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逐步走出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市场呈现复苏迹象。今年以来,虽然突如其来的日本大地震再次对全球汽车制造业产生了局部冲击,但是,并没有改变欧美汽车市场回暖的大趋势。例如,上半年,美国轻型车销量同比增长12.8%,至633.26万辆,进而令众多国际零部件企业,尤其是美国供应商受益。
上半年,总部位于法国的佛吉亚在北美地区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了近30%,同时,在其“大本营”欧洲市场也取得了增长15.3%的好成绩。总部位于美国的伊顿公司,其汽车业务在2季度的运营利润甚至实现了逾4成的同比增长。同期,博格华纳和江森自控也分别发布了4-6月营业收入取得28%和21%的高增长……
相比而言,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似乎由“动车”换成了“龟跑”,国内汽车总体销量的同比增长率只有3.35%,情况稍好的乘用车市场的增长也仅为5.75%。同期,交叉型乘用车和商用车则双双出现了负增长,降幅分别为9.87%和3.67%。
事实上,国内汽车市场的忽然疲软令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始料不及。日前,记者走访温州一家主要为微型车和轻型车提供底盘部件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负责人在其去年底刚投厂的新厂房内,指着未能开足马力的崭新设备,甚至用“天灾”一词来形容国内汽车市场的“变脸”。无独有偶,某总部位于北京的大型零部件企业销售负责人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该司主要市场是商用车,今年第1季度增长还可以,但是,4月起逐步减少的订单开始蚕食年初的业绩,他很担心下半年形势会继续恶化。
除了国内大环境走弱,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在吞食本土企业的利润空间。例如,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半年度业绩快报中披露,虽然其报告期内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3.98%,但是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13%和4.37%。虽然有些本土企业将不佳营收归责为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但是,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很多外资企业在华工厂生产和开发任务依旧繁忙。美国辉门公司在公布的2季度财务报告也显示,其在中国实现了20%的同比增长。可见,实力不济仍是本土企业业绩不如外资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制造仍有优势,本土企业出口很旺
相比国内配套市场的不瘟不火,今年本土企业的出口业务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对此,来自中国海关的出口统计数据也给予了一致的印证。例如,今年1-6月份,制动系统零部件产品和车身附件类产品累计出口分别为16.93亿美元和24.93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5.21%和17.29%。同期,烟台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烟台市汽车(包括整套散件)及汽车零件出口总额分别为56890万美元和8085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4%和24.4倍。作为轮胎出口大省之一,山东省轮胎企业今年出口并没有受到天然橡胶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以及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上半年全省轮胎出口完成31.1亿美元,同比增长55.3%……
通过相关政府及管理部门公布的出口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在跨国企业全球采购体系中仍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出口市场也是部分本土零部件企业“保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今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时表示,虽然其上半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24.49%,但主要受益于国际汽车行业景气度回升,使得公司的出口业务同比呈现稳步回升、增长。
前面提到的那家北京零部件企业销售负责人还在电话中介绍,他们公司的产品为美国商用车及柴油机企业提供配套供应,其美国客户也没有预料到今年市场恢复得怎么快,为了“保生产”,有几次发货不得不采用高成本的空运。前段时间在杭州举办的某刹车片行业会议期间,记者与几家知名本土企业的负责人交谈中获悉,他们今年海外售后市场的出口订单非常好,甚至开始“挑食”以缓解产能不足的尴尬。可见,上半年,本土企业出口海外市场的成绩单应远好于国内配套业务。
谈到对全年汽车市场的预期,大部分受访本土零部件企业的高管表示不乐观。不过,他们大多还是非常坚信国内汽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且短期回归理性未必完全是坏事,使得企业能够有时间从浮躁的“扩产竞赛”中静下心来,科学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同时,近年来,由于中国汽车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大大超越了人才培养的“产能”,加上外资企业纷纷在华圈地建厂、高薪揽才,本土零部件人才短缺的现状也需要时间来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