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我国汽车业高强钢使用比例只有21%
作者: 何欣荣 李荣 来源: 商用汽车杂志 日期: 2011年7月刊(下)

中钢协首席分析师李世俊是在2011年4月举办的“第7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上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粗钢产量年均增速从“十五”期间的22.6%降至12%左右。到2010年底,我国粗钢产量达到6.27亿t,创历史新高,而销售利润率由“十五”末期的8%以上降至不足3%,在工业行业中垫底。

这种“一高一低”的情况,迫使钢铁工业作出重大调整。调整的主要方向,就是“产量少一点,效益好一点”。调整的动力主要有二:一是GDP“三驾马车”中投资、出口和消费的比重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是要减少对投资、出口的依赖,而更多地转向消费驱动,这对钢铁消费会起到制约作用。“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研究,在投资拉动的产业中,钢铁排第二(仅次于建筑业)。在出口拉动的产业中,钢铁排第7。而在消费拉动的产业中,前10名没有钢铁。”

二是单位用钢的减量化趋势。出于节能环保的要求,钢材的高效利用将成为重要选择。在此方面的典型案例是汽车用钢。李世俊指出,我国自主品牌轿车重量较合资品牌高8%~10%,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我国汽车业高强钢使用较低,只有约21%,而发达国家普遍达到40%~50%。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将由“高速粗放”型转为“减速精细”型。即使按较为乐观的8.5亿t产量峰值计算,年均增速也只有6%,较“十一五”期间降低一半左右。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