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做强自主零部件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1年12月25日

编者按:2011年12月4日“2011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在成都市新都区召开,会议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新都区、成都浦发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国内外汽车及其零部件企业、研究单位、新闻机构,以及国家商务部、工信部相关领导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周哲敏代表公司发表了标题为“做强自主零部件的机遇与挑战”的演讲报告。以下是该报告的书面材料。

\

做强自主零部件的机遇与挑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与各位同行朋友相聚在这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蓉城,感谢本次大会组委会给予我公司这次发言机会,受公司指派,由我代表公司向大家作发言,我发言的主题是“做强自主零部件的机遇与挑战”,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发言的内容总共分为四块主题,一是当前自主汽车零部件的困状与机遇;二是创新途中的“拦路虎”;三是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修身招”;四 寻求政策环境的支持。接下来,我将分别详细表述。

一、当前自主汽车零部件的困状与机遇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尤其是整车业取得的发展成绩令世界瞩目,不仅是整车的产销数量突破了1800万辆大关,而且车型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一些国外先进技术也被广泛应用在国产整车上,较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整车整体水平的提升。伴随整车的发展和进步,汽车零部件业也有了一定提升。但是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发展的局面仍尚未明显改观。

而形成这局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高端合资品牌车上使用自主零部件的比例依旧不高,绝大部分合资品牌整车使用国外原厂在华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的零部件,尤其是在关键零部件的采购上几乎没有自主品牌。二是自主品牌整车使用自主零部件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随着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纷纷向中高端汽车市场拓展,不少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在研发阶段就不再与自主零部件企业进行同步开发,而是把机会更多地给予了国外品牌的零部件企业。三是自主零部件未能与整车厂分享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许多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未显著提高。四是自主品牌在装备制造方面的投入力度未与整车同步。

因此,在整车快速发展、开花结果的过程中,自主零部件企业却渐渐走入了“乱花丛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迷人眼”困境,我们总结主要有以下5种困状。

困状一:与整车配套能力不强。近年来,整车厂为了满足消费者快速的需求变化,推出新车型、新品种、新技术的节奏较前些年明显加快。这就要求零部件企业能跟上开发的节奏,并保证开发质量。然而,不可否认,自主零部件企业大多仍停留在来图加工、样品测绘阶段,真正具备完全自主开发能力的并不多。很多这些企业在新车型、新产品开发任务重、研发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根本就来不及提升自身的基础研发水平,只有疲于应付研发任务。这就使得不少自主零部件企业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配套能力。

困状二:专业化水平较低。自主零部件企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从而难以满足大批量采购需求,只能担任二级或三级配套供应商,还有部分企业未进入整车配套市场,只是单一的社会维修服务配件供应商。由于缺乏汽车主要总成和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自主零部件企业主要产品仍然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的部件上。

困状三:自主开发系统集成能力十分薄弱。如果说我国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总成类零部件的技术与水平处于中学阶段的话,那么零部件系统集成技术和水平则可以说还处于小学阶段。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缺少系统集成方面的人才、经验、技术条件、试验手段。能为整车厂配套的,则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少数具备系统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也只能是少数几个车型,对于新车型、新产品的开发几乎无能为力,还远不能跟上整车的开发。

困状四:自身效益下降,承受双重挤压。自主零部件大多处在增量不增效的处境中。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面对上游原材料厂家议价能力不强;其二是面对下游整车企业议价能力弱;再加上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低。可以说,自主零部件企业是腹背受敌,双重受压,如若自身盈利水平再不改善,其前景是令人堪忧。

困状五:自身造血功能弱。由于自主零部件普遍存在积累少,盈利能力不强,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使得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低,持续投入差,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不高。自身“造血”功能弱就意味着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与外资品牌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同时,自主零部件承担的高技术的零部件研发与应用任务已越来越少,不少零部件企业早已被合资品牌整车企业甚至自主品牌整车企业淘汰出局。

在种种困状面前隐藏着重重危机,但危机中同样中蕴藏着无限的机遇,我们认为唯以“创新”为有利抓手,勇除创新途中的“拦路虎”,才能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将自主零部件企业不断做精、做强、做大! 那么我们在创新途中会遇见哪些“拦路虎”呢?

二、创新途中的“拦路虎”

首先,第1只虎就是缺少配套机会。为打破外资品牌在一些关键零部件方面的技术封锁,自主零部件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研发创新活动,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但由于合资品牌整车企业几乎不使用自主品牌的零部件,而自主品牌的整车企业也很少提供机会给自主零部件,这使得一些自主零部件企业的研发成果、创新成果不能得到配套机会。没有配套机会,也就无法进一步提升产品,改进产品。

如我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ABS产品,目前在配套机会和提供机会上存在着这一问题。

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和A BS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可见,就主要的汽车电子关键技术为例,国内市场几乎被外资企业垄断,而国内零部件企业一直在走低端市场。这主因就是我国汽车电子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要落后10到15年,主要差距是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在中国进口的汽车零部件中,大多是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整车关键件及高新电子产品等。

第2只虎:缺少统一的标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虽有了较快发展,但与汽车生产大国相比,差距仍然明显。特别是与国外零部件制造企业相比,差距更为明显。尤其是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较低。我国汽车整车、特别是乘用车主要车型来源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产品采用的标准不同,系列也不同,这为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制约了零部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我国,多数汽车企业集团均下设零部件配套企业,形成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为本集团整车厂配套,也造成企业规模难于做大,标准化,通用化难度加大。

比如通信协议的标准问题,目前通信协议标准已经制约我国自主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开发。例如,我公司开发的ESP产品,需要从动力CAN总线上获取发动机的状态,并且在必要的时候控制发动机的工作,所以动力总线协议是ESP研发过程所需要的一个必要的信息。然而发动机ECU电子控制单元基本上都是国外独资企业生产,该企业并不对国内的生产ESP或者ABS产品的企业开发,造成了研发和应用ESP最大的困难。

第3只:自主需求越来越少。由于外资品牌在华设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零部件关税水平降低,以及国内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等诸多因素影响,自主品牌在价格方面较外资品牌存在的优势逐渐丧失。但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质量保证力、加工水平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质的飞跃。这就使得自主零部件逐渐陷入了价格上没优势,水平上不去的两难境地。此种情况的存在,也就直接导致了许多自主品牌的整车企业也转向采购外资品牌的零部件,自主需求的比例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危险。

第4只:研发资金不足。新车型、新品种层出不穷,在繁荣中国汽车市场的同时,也给自主品牌的研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些自主零部件企业由于规模不大、资金实力不强,研发资金被挤占、压缩的现象屡见不鲜。研发资金不足成为制约众多企业长远发展,持续提升的主要因素。

第5只: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缺失。许多企业有不愿率先研发,不敢自主研发的顾虑。究其原因,与我国缺乏有效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机制不无关系。新产品推向市场后不久就有同类或类似的产品充斥市场。这对付出了高昂研发成本的企业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即便诉诸法律,也往往由于取证难、执行难等种种原因,其结果大都是不了了之。

三、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修身招”

面临那么多“拦路虎”的挑战,我们自主零部件又该出何种招式应对呢?古人云:修身、齐家、平天下。要修身首先就要有准确的自我定位。

创新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是国内外零部件企业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国情,创新发展,掌握核心技术更是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众所周知,以市场换技术曾是主导我国汽车发展的基本思路。但事实证明,以市场不一定能换来技术尤其是换不来核心技术。相反,国外零部件依靠创新发展在我国大举发展不仅很好地分享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果,而且牢牢控制着市场制高点,给自主零部件留出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缝隙总是十分有限。

因此,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要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必须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

招式2:和谐“整零”关系。和谐是永恒的话题。零部件与整车犹如鱼与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然而就目前我国的整零关系而言,零部件的发展更需要依靠甚至依赖整车的发展。因此,我们零部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向稳定、互信、互助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的模式发展。从我国以往整零关系发展的经验看,建立联合研发,优势互补的整零关系是发展和完善整零关系行之有效的途径。协调推动整车、零部件、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鼓励相互参股,增加合作共赢的责任意识,从而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

招式3:练好企业的“金钟罩”。零部件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合作。这就要求自主零部件企业在质量、服务、技术、价格等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进步,打造和提升综合竞争力。零部件之间的竞争更象是“全能比赛”。仅在某一二方面有优势很难长期立足世界零部件之林,必须没有短板,没有明显的“弱项”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招式4:推动零部件产业重组,调整产业结构。一直以来,整车之间的重组广泛受到关注,而零部件之间的重组则较少吸引人们的眼球。其实相比规模庞大的整车重组,零部件产业之间的重组更易实现重组目标,使被重组的各方发生“化学反应”。零部件重组的基本的是优化产业结构,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使生产要素得到合理支配与使用,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长远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

招式5:出口与售后市场比翼双飞。重国内市场,轻出口市场;重配套市场,轻售后市场是我国许多零部件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调整市场结构,实现国内外市场均衡发展,做到配套市场与售后市场相得益彰则更有助于零部件企业形成健康的市场体系。

如今面对国外市场,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价格优势仍将存在,对整车和零部件有着利好因素,开拓国际市场,一方面可提升零部件产品的水平,另一方面市场空间的进一步缩紧,只有树立危机意识,调整观念和产品结构一并重视,不但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也是企业未来的生存资本。

四、寻求政策环境的支持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国度里,政策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练好修身招的同时,也要寻求政策环境的支持。首先,我们希望国家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汽车零部件扶持政策。从我国零部件过去的发展情况看,政策扶持在不同的时期对我国零部件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特点,所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形势也完全不同。因此,从目前的国际形势出发,从我国汽车工业的基本情况出发,从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情况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进一步扶持零部件企业发展是一项紧迫的工作。

在这里,我们想建议扶持政策要突出重点企业和重点关键零部件。重点企业往往具有示范作用,其发展取得的成绩易被提炼总结为成功经验、典型事例和先进作法在行业内推广,使更多的企业得到借鉴,受到启发,促进行业的普遍进步。此外,由于重点企业具有比较强的综合实力,在承担重大研发任务时,可以集中各方面的优势实现研发目标,取得研发成果。

重点关键零部件往往涉及多种技术、多个产业门类、多个学科。重点关键零部件研发技术、质量水平的突破与发展总能提升零部件业对多种技术 多个学科的整合能力、整合水平,也常常是我国汽车零部件与外资零部件缩小差距的标志。

因此,扶持政策突出重点企业和重点关键零部件的支持,有利于我国形成世界级的零部件巨头,有利于打破国外零部件在关键技术方面的垄断与封锁,显著提高我国自主零部件的水平与实力。

另外,希望行业协会作用能愈加突出。行业协会是政府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行业协会在调研企业情况,统筹企业各方面诉求,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促进国内外交流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有助于加强其自身建设,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过程也就是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有助于凝聚企业力量,使行业的呼声更容易被引起重视,企业的合理建议得到采纳。行业协会紧贴企业,了解企业特点,熟悉企业情况,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有助于推动零部件业整体进步。

还有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对采购本土汽车零部件的整车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动整车企业采购自主零部件的积极性,为自主零部件提供更多的配套机会,也就有助于零部件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从长远来看,从税收政策方面鼓励采购本土汽车零部件也有利于零部件研发创新,实现其长远目标,推动零部件业持续发展。

\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