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实施再推迟
作者: 王璞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2年01月16日

病根儿没去,病症迟早要再度发作。2012年1月1日,一推再推的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依旧没有实施。10天后,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第四阶段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中称,将分车型、分区域实施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其中汽油车的实施时间不变,柴油车的国Ⅳ排放标准实施推迟至2013年7月1日。另外,北京和上海销售和注册的用于公交、环卫和邮政的柴油车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按期实施国Ⅳ排放标准。

意料之中的再推迟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推迟并不意外。因为没有与排放标准相匹配的油品之困一直未解。

“‘车油不配’的老问题没有解决,国Ⅳ排放标准肯定得推迟实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说。“目前,全国能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供应量不足需求量的30%,更不用提满足国Ⅳ排放的柴油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对于再度推迟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实施的原因,环保部的这份《公告》中也称,是鉴于目前满足国Ⅳ标准需求的车用柴油供应仍不到位,严重制约国Ⅳ排放标准实施进度。

实际上,按照环保部的原计划,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是2011年1月1日,但这一实施时间并没有如期。在2011年2月,环保部称,由于国Ⅳ车用燃油标准尚未出台,无法确保在全国范围内供应能够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车用燃油,所以将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时间进行推迟调整,即将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延至2012年1月1日。

不过,到了2012年1月1日,似乎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仍不能充分供应,于是,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再度延迟。

是谁拖了排放的后腿

照此说法,看来是油品拖了排放标准实施的后腿。

这个判断并没有错。目前国内的油品供应和汽车排放标准实施的现状是:按期实施国Ⅳ排放标准的汽油车,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城市能够提供国Ⅳ标准汽油之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国Ⅳ的汽油车仍在“喝”国Ⅲ的油,“车油不配”的情况普遍存在,而柴油比汽油的状况“更惨”。

长期存在的“车油不配”状况又是为何呢?油品的标准真的无标可依吗?

2011年3月,环保部曾发布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第四、五阶段)》(以下简称《汽油标准》)和《车用柴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第四、五阶段)》(以下简称《柴油标准》),也就是说,无论是汽油还是柴油,满足排放所需的油品要求是有标可依的,按照规定,实施时间是2011年5月1日。

既然油品有标可依,难道是生产环节出了问题?是石化部门拖了后腿,生产不出符合排放标准的油品?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内两家主要石化部门中石油、中石化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炼油设备的改造,目前就柴油来说,至少已经具备了90%的供应满足国Ⅲ排放标准油品的生产能力。

既然如此,为什么符合排放标准的油品供应还是跟不上呢?板子又打在了发改委的身上。“长期以来的‘车油不配’现象,核心问题就出在发改委对油品的价格机制上。国Ⅲ柴油在炼制过程中成本要增加,但目前在价格上并没有体现,造成石化行业没有积极性。另外,虽然环保部公布的《汽油标准》和《柴油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油品的清净性,但是为了满足清净性所添加的清净剂成本如何体现,发改委也无明确要求。”一位业内人士说。

环保,绝非一个行业的战役

为了确保环保实际效果,调整排放实施时间是尊重客观之举。

2010年,就实施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的日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曾向环保部提出推迟实施的书面建议。当年年底,环保部就此建议给出了答复,延迟了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日期。

“追求环保效益不仅是环保部门的目标,而且是环保、汽车、石化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的目标。实施更加严苛的汽车排放标准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探讨再做决策。”杜芳慈说,“在实施汽车排放标准的问题上,环保部门和汽车行业、石化行业应当是志同道合的战友,而不是相互对立的敌人。”

对此,杜芳慈建议,环保部在制定法规时要遵循两个核心原则,第一是可实施,包括油品和排放标准以及实施日期等,要尊重科学,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第二,要有效益,通过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真正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达到环保效益。否则,法律规章一改再改,不仅有失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对汽车排放标准真正达到更高标准有害而无利。部门之间缺乏在尊重科学基础上的相互协调,也只能在加快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实施上更被动。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