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发布紧急预警称,美国可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发起更多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则简短消息迅即引起业界极大关注。业内人士反映,在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外部出口环境又遭此暗算,确实让人担心。
据悉,1月31日,美国部分国会议员和美国制造业联盟一起召开记者会,指责中国政府对特定产业的补助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制造业者生存,要求美国总统奥巴马信守国情咨文报告的承诺,拿出方案保障美国劳工权利。
美国制造业联盟1月31日发布报告称,中国政府从2001年至今已经补助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近275亿美元,未来十年还将额外提供109亿美元补助汽车零部件产业。现在,约有三分之一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会出口到美国。例如,在2010年的汽车零部件贸易上,美国对中国产生近88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同时,该报告还宣称,受中国补贴汽车零部件出口厂商影响,美国汽车业供应链自2000年以来丧失了40多万个工作岗位,至今仍有160万工作岗位遭到威胁。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说,“虽然,中国对汽车零部件出口有政府补贴,不过补贴力度并不像美国计算得那么多。而且将矛头指向政府补贴,也不严密。比如美国在中国也设有工厂,它们每年也从中国出口商品到其他国家。但这是合资企业,不是纯粹的中国企业,这个应该怎么计算,不能全算在中国身上。” 孙哲认为,现在美国举国上下都在谈经济,包括总统候选人辩论。由于贸易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利益,在美国经济低迷时,贸易问题便成为重要话题。而美国贸易的第一逆差国中国便成为了美国针对的重点对象。
也有专家称,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冲击美国相关就业市场完全是伪命题,因为美国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定位与中国的出口企业截然不同。据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介绍,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主要是维修汽车,不是配套采购市场,后者才是美国企业的主要阵地。中国的出口与美国的整车工业基本没有关系。美国重视的是给厂家提供成套的供应。真正的维修件,他们不屑于做,历来都是国外生产。把中国限制住了,美国也不会在本国生产,而是从东南亚或者中国台湾的相关企业采购。因此,如果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冲击了相关就业,那冲击的也只是东南亚等国同一产业的产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据了解,去年12月中旬,我国商务部曾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据业内人士分析,此可能也是美国对中国出口“发难”的导火索之一。
据悉,近来诸如曙光股份、兴民钢圈、悦达投资等汽配股出现异常下跌。相关证券人士分析,估计跟美国将展开的‘双反’调查有关。光大证券投资顾问周明也认为,“福耀玻璃、双钱股份、晋西车轴、巨轮股份、晋亿实业、安徽合力等十余家零部件上市公司与美国有贸易,可能会受到波及。”
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到美国销售额128亿美元,其中轮胎零部件销售额24亿美元,超过了汽车电子和引擎。而从2009年9月起,美国开始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轮胎连续3年分别加征惩罚性关税,税率为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惩罚性关税出台后,部分公司出口轮胎数量几乎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