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在荚国等发达国家的推动下,各国竞相发展虚拟经济,似乎虚拟经济占比越高,这个国家的经济就越健康、越发达。近几年,我国“炒”风渐盛,炒房地产、股票、艺术品、煤炭资源,甚至连大蒜、生姜等农副产品等都被炒得热火朝天,泡沫泛起。大家都想以钱生钱,不干实业而尽快捞到热钱、快钱。
实体经济是一国发展的基石。欧美国家正在重新捡起自己忽视多年的制造业,这显然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选择,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经验教训的最好总结。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三大”接连倒下,引起美国社会及全球汽车业巨大震荡,奥巴马政府立即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制造大国,德国的制造业占GDP 29%,是德国经济的“发动机”。正是得益于实体经济稳固、抗风险能力强,德国在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中才能一枝独秀。对于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我国,更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警惕虚拟经济领域的泡沫化倾向。
以汽车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强则国强。近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北汽福田调研时强调,推动汽车业发展是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高首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发展自主品牌为主体,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汽车业又好又快发展。
据相关经济研究报告,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其中汽车、钢铁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就行业竞争力而言,却与国际主流国家相距甚远。
随着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再工业化”的浪潮,“美国制造”、“欧洲制造”的复苏,使得我国汽车业等制造业正在并将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
发展实体经济,就要有利于各种资源流入实体经济,而不是以各种借口打压实体经济和实体企业。这几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能源、环境、城市管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管理部门开始控制汽车业的投资建厂、扩张产能,不少地方政府开始从总量土控制汽车增长、限制汽车出行,似乎要“堵”住汽车业的发展。政策的效应可谓是立竿见影,从去年开始,汽车业增速大幅下滑,产业发展也出现走弱苗头。
这样的大起大落势必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协调资源问题,引导产业健康合理发展,引导汽车业转型升级,是有关部门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