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怎样使用好筷子?这一问题似乎和汽车出口没有关系,但麦格纳国际亚太区执行副总裁Frank O’ Brien却将它形象作比,道出“出口”的两大关键:一是协调配合,二是专注。这样才能“吃得好,才能够健康、快乐。”
9月6日上午,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的“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并且走进去?”主题讨论中,多位汽车精英人士共同探讨了汽车出口的问题,相比2011年同期论坛的同一话题,本届论坛更为深入和现实,不仅探讨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汽车产业如何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融入当地汽车社会,在目标国生根发芽。
“走出去”:5%的比例严重偏低
2012年,中国出口量有望突破100万辆,回首十年前,2001年我国汽车出口只有1.9万辆,跟自己相比,数字很是喜人;德国50年代出口,1962年突破100万辆,日本、韩国的时间分别在1970年和1996年,“我们出口突破100万辆的时间最短。”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副司长支陆逊说。
十年时间,中国在国际化的步伐也在加快,以吉利、奇瑞并购国外知名企业为代表,中国企业通过出口还注意到境外维修网络、产品质量及服务的重要性。
但将这些放在全球化的视角做思考,和中国汽车总体产销1800万辆相比,我国出口只占据5%的比例,这与德国75%的产量用于出口,韩国、日本也分别有65%和50%的产量用于出口相比,我国汽车出口的比重还是很低。
支陆逊还特别强调,这100万辆的出口,绝大多数都是以单纯货物贸易的方式出口,很少是以中国在海外生产的方式实现,大部分都是以中国出口报关海运的方式出去,这也和世界上出口生产大国在海外出口情况的构成形成鲜明地对比:日本丰田公司50%在海外生产,德国大众公司有60%~70%,韩国现代有50%,而美国通用90%以上都在海外生产。
这些数据得出的一个清晰的结论是:所有全球出口汽车的大国都是出口生产大国,且出口多由海外生产实现,中国是唯一一个例外,这也就是中国汽车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的理由。
“走进去”:前提是做好调研和本地化策略
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更重要的阻力并非来自外界,与会专家认为还是在企业内部。因为中国车企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出口战略规划都很欠缺,很多企业简单地把有订单当成有市场,根本不做前期市场调研。
而在这点上长城汽车做了比较成功的尝试。长城汽车销售国际整车业务部副总史青科分享了长城汽车十年出口的经验,从产品研发上,由于不同市场的消费群体的偏好不同,当他们的皮卡出售到沙特阿拉伯前,长城汽车对当地进行调查发现,当地消费者对红色甚是喜爱,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所以长城出口到中东的皮卡内饰都是红色。正是摸清脉络,长城皮卡在当地一炮而红。而针对南非和澳大利亚,当地居民很喜欢拖着房车或帆船去海边度假,所以长城在出售的SUV和皮卡上对拖拽力做了产品改进,也获得较好的市场接受度。此外,为了更好地“走进去”,长城汽车对文化交流非常重视,每年定期举行文化交流,邀请国外用户、经销商和二级分销商定期交流。
Frank O’Brien也非常认同这一观点,作为北美第一大、全球第四大的零部件厂商,麦格纳在走出去时,是专门请了“大师”帮助其研究当地文化,为他们在当地的业务扩张打下伏笔。当然,1987年他们在北美进行快速扩张时,遇到了汽车业的低谷期,当时14家同时在建设的工厂让他们陷入了资金的困境中。
回首过往,上次的经济危机给麦格纳了一个很好的教训,Frank O’Brien说:“我们学到关键的一点是,在财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你的扩张速度不要超过你的能力。”
伯恩斯坦公司欧洲汽车股本分析师Max Warburton先生认为,中国汽车的出口也可以从汽车出口大国的经验来做借鉴。他表示,在产品和品牌方面,这些出口大国的出口非常多,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产品,不仅仅是便宜的产品。从德国来看,其汽车价格也非常高,但产品质量非常好。日本汽车尽管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便宜而卖得很好,但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他们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车的价格也提高了,而且他们有非常完善的本地化策略,这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