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全球行业格局的重要一环
打造模块化共生平台 整零共赢变革产业模式
9月7日上午,2012(第三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功结束开幕日后,迎来第二天的会议高潮。本届全球汽车论坛在主会场及分会场规模上、与会人员的覆盖范围上、论坛内外各种活动丰富多彩的程度上,特别是议题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前两届全球汽车论坛,达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新高度。
中国汽车工业在连续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09年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之后,目前已经进入了低速、稳定增长的阶段。今年1-7月份,中国汽车产销1096万辆和1097万辆,同比增长4.8%和3.6%,产销增速明显放缓。然而,中国是汽车产销大国,却不是强国,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缺少有世界影响力的独立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缺少核心技术。而关于汽车零部件独立供应商未来发展的深入讨论,对整体的产业格局变化,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杰克控股公司主席Jack Perkowski,博格华纳副总裁、中国区总裁谈跃生,雷米国际的高级副总裁Edward J. Neiheisel,大陆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Jay Kunkel,法雷奥集团总裁Edouard de Pirey,美国美银美林董事总经理暨亚泰区汽车业研究团主管中西孝树,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独立供应商如何改变全球产业格局。
打破既有成见 整车与零部件齐心协力
汽车之所以体现全球化生产,关键在于全球资源的共享,而汽车零部件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庞大,零部件企业也很庞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任重而道远。
“1994年开始,中国政府鼓励外资零部件企业来华投资,对外国投资者给与很多优惠,可以独立控股,相比之下,现在的政策有所变化,独立控股已经很难实现。回头来看,当初的产业政策非常重视吸引外资,效果非常好。” Jack Perkowski说。
谈跃生也表示:为了保障零部件企业更高效和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与整车企业进行深入接触,并且提供最好的价值,还要专注于自身擅长的产品。“一个是提高燃油经济,一个是降低排放,还有一个是提升整车的综合表现性能。”谈跃生说,“目前,将近40%的产品都是给中国客户提供,60%的业务来自于中国以外。因此,中国已经成长为我们最核心和最重要的战略市场。”
相比之下,Edward J. Neiheise的表述更为简单而直接:雷米公司目前已在武汉建立了生产工厂和工程中心。“回头来看,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这对本地化研发和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Edward J. Neiheise说。
Jay Kunkel放弃门户之见,谈及国企和私企应站在同一起跑线,加大合作:国企和私企的之间的区别,不应成为产业发展的障碍。“我到中国的零部件私企,他们都很具有企业家精神,他们的方法、决策都非常快,非常具有效率。” Jay Kunkel说,“得把重点放在决策层面,在经济下滑的时候,或者是增长放缓的时候,私企对市场变得更加敏感,也更具有竞争意识。”
竞争与合作并行 抢占核心技术制高点
在谈跃生看来,核心技术是关乎企业和行业发展战略的生命线,“实际上,谈及未来企业的驱动力,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开发和创新新产品上,同时为主机厂提供多元化平台。”谈跃生说,“DCT模块将在未来产品应用和市场推广中抢占先机,提升汽车产品的整体性能。”
Edward J. Neiheise则表示:目前可以看出,整车厂商的竞争越来越加剧,更快的加速产品变化,满足供应厂商对个性化零部件短周期的需求。“我们现在正在缩短零部件的一个周期的时间,可能会缩短6个月的时间,整车厂商的要求应得到充分满足,而扩大产能是必要的保障。当然,对我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挑战。” Edward J. Neiheise说。
而在Edouard de Pirey看来,零部件企业也应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为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要采取技术上的新策略。此外,还要关注亚洲和新兴国家的市场,共同肩负社会责任。” Edouard de Pirey说。
中西孝树则在技术层面之外,更关注零部件复杂性和共生平台的重要性。“新兴市场消费在不断的增长,价格却在不断的降低,而主机厂之间竞争的差距在缩小,而且降低成本也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关注的话题。差异性和复杂性,还有平台的共用。”中西孝树说。
与会专家还普遍达成共识:随着汽车产业全球化趋势的明显,纵观全球汽车生产企业,他们对供应商提供更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日益突出。只有加快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本地化,并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