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弥漫着恐慌情绪。然而在全球经济预期大约3.3%增长的情况下,中国1~9月份实现了7.7%的增长,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刚刚闭幕的“十八大”上提出的经济政策导向,又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并直接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
重增长 更重民生
在过去10年中,中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在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只有3.9%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实现了10.7%的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000多美元提高到5432美元,国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二大债权国、全球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并被冠以“世界工厂”的头衔。
经济增长的同时,党和国家坚持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我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来收入分配的格局可能发生巨变,收入分配上将向城乡居民倾斜,这也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将更多被广大百姓所享受。经济增长、收入增加,意味着我国消费需求有着巨大潜力。届时,内需将成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也将给汽车消费带来繁荣。汽车社会的文明成果将为更多老百姓享受。
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 落实科学发展观
此次“十八大”,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报告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全面部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具体发展方向。社会各界人士认为,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受到内外部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中央提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部署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将成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专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制造业仍将在国民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不断削弱,这就需要我们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摆脱简单扩张的依赖,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过去10年,我国汽车工业经历了空前绝后的高速发展期,汽车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倍,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在未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是随着劳动成本优势的丧失和产品竞争的日益高端化,汽车工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打造“美丽中国”成重任
“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并独立成篇,显示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打造“美丽中国”,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在经济发展中继续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制造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对能源的消耗,我国的制造业又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低碳转型之路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汽车是现代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日益严重。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大力发展低碳汽车是为建造“美丽中国”出力一大任务。现阶段,中国汽车企业正在通过一系列技术升级提高传统汽车燃油性,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随着低碳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汽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必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