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汽车零部件企业逆境思变
作者: 吕彩霞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2年10月29日

我国汽车产业在过去一年中进入了微增长时期,在市场需求大幅下滑的困境下,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却趁势加紧在华市场布局。众多尚未适应市场变化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人力成本、产品调整、资金、研发等重重压力下艰难寻求产品品质的新突破。

产品、技术升级诉求强烈

节能、环保、轻量化、新材料,成为这一轮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关键词,也成为企业优化产品竞争力,拓展新市场需求的诉求所在。

以轻量化为例,通过结构优化、工艺装备和大量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成为重卡等商用车轻量化、减振降噪的主要途径。在变速器行业同样如此。法士特自主研发的全铝合金壳体变速器,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可以实现总重量减轻100多公斤,为商用车实现轻量化和节能化改进提供了最新优化配置,在今年不景气的市场中受到了整车企业的广泛认可,并顺利实现了从重卡向工程机械、客车等配套领域的拓展。

在市场下滑幅度更大的发动机领域,主流发动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更快。在产品技术相对落后的小型机市场,VVT技术、涡轮增压、新一代的电喷技术、低摩擦材料和技术得到了大量普及应用,推动了这一领域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限值标准不断提升。

我国自主的自动变速器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也出现可喜进展。东安汽发(DAE)、山东盛瑞、湖南容大、奇瑞CVT等一批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器产品开始实现小批量供货或批量化生产,并在市场上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认可。虽然这些企业依然面临供应商支撑不足,主机配套方面推进缓慢等困难,但人们已经看到这些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上生根、发芽。

出口市场增势稳定

虽然国内市场低迷,但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最新海关数据,截至今年8月,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表现总体稳定。8月共出口47.91亿美元,环比增长1.65%,同比下降1.48%。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和汽车、摩托车轮胎两大系列出口金额小幅增长。

1~8月,汽车零部件出口364.17亿美元,同比增长9.59%。其中,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金额为182.78亿美元,同比增长5.15%;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为9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72%;其他汽车相关商品出口金额为74.44亿美元,同比增长21.49%。相比之下,发动机出口表现不佳,1~8月出口量为205.64万台,同比下降32.09%,出口金额为10.27亿美元,同比下降10.14%。

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更加深入。从出口区域看,传统的北美、东亚、西亚、西欧和东南亚依然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但南美、北非、南非、东欧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零部件出口增速明显高于整体市场。随着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对北非、南美市场的拓展深入,该区域的零部件出口量也有大幅增加趋势。美中不足的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的产品结构依然停留在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层面。

行业整合收购频繁

虽然未来的市场增长空间可观,不过,现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依然面临是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严重不足的困境。在汽车产业调整时期,大部分零部件企业不得不直面激烈竞争中带来的成本压力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提升较快带来的技术进步压力。在这些挑战下,兼并收购成为很多企业寻求跨越式发展的捷径。

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借助收购拓展海外业务、引入新技术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201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加快了海外优质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收购步伐。

去年7月,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制造商中信戴卡,收购了德国汽车零部件厂商凯世曼铸造公司。紧接着10月,宁波圣龙集团以1599.4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博格华纳集团旗下的SLW汽车股份有限公司90%以上股份,使得圣龙汽车油泵市场份额排名有望从世界第四位升至第二位。

11月底,宁波华翔出资近3000万欧元,收购了全球第二大天然桃木高档轿车内饰件供应商——德国Sellner集团的天然桃木和塑料汽车内饰件业务,帮助其在亚洲、美洲、欧洲完成全球化的战略布局。此次并购也将帮助宁波华翔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和管理能力,利用海外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完成全球化布局,以提高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今年9月,潍柴动力投资7.38亿欧元收购德国凯仿的股份,借此向叉车、液压技术领域拓展。

在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洗牌也已经开始。9月底,浙江万丰奥威汽轮股份有限公司传出消息,称公司正在洽购南京奥特佳祥云冷机有限公司100%股权及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100%股权。这宗收购案或许只是国内众多零部件企业整合大潮的开始。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