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媒体“六一”题材的集中报道,GB27887-2011《机动车儿童乘员用约束系统》国家标准无疑火了一把,也确实让很多消费者意识到:儿童安全座椅比怀抱宝宝更安全、儿童座椅不能通用(需根据婴幼儿体重和体长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儿童座椅)……
不过,该国标自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似乎并没有对儿童安全座椅的销售增长产生明显的刺激效应。正如笔者此前担心的那样,虽然标准能解决“有与没有”的问题,即新车将标配适合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加长安全带或ISO FIX接口,但是,并不能解决“用与不用”和质量“好与不好”的现实问题。
至于“好与不好”,像很多其他汽车用品一样,普通消费者对儿童安全座椅并不具备挑选和防伪的专业知识,其关注重点容易聚焦到外观造型、颜色搭配和接触手感等表面上,对儿童座椅最重要的安全属性往往疏于重视。同时,就目前而言,儿童座椅在汽车4S、汽配城、汽车用品市场或婴幼儿用品店等各种渠道都有销售,从流通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非常困难。因此,建议在源头的生产环节采取措施,以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具体思路可借鉴诸如刹车片的生产许可管理制度,或者玻璃、车灯等零部件的中国强制产品CCC认证……
对“用与不用”的担心,也并非空穴来风。以安全带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制定国家标准后,此后出厂汽车按标准配置了安全带,可是很多驾乘人员嫌麻烦,让举手之劳的救命安全带成了摆设,因未系安全带而被甩出车外或冲撞车内硬物等导致死亡或重伤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在大量鲜血的教训下,相关管理部门于2005年出台了强制车辆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的法规,并发起了一轮由交警查罚的不系安全带“严打”活动,对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的驾乘人员,有的地区罚30元/次,也有的地区罚50元/次,甚至还记2分(交通违法记分)。每次“运动”期间,很多车主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拉紧安全带,但是,“风头”一过,仍有一些车主将“开车要系安全带”的忠告抛至脑后。
为了避免驾乘人员因疏忽而忘记系安全带,有些汽车甚至给前排座椅配置了安全带提醒装置,汽车行驶后,如果安全带插销未插入固定的锁扣内,汽车仪表板上便会出现亮灯或鸣声警示。没想到这个用心良苦的高科技技术在引入国内后,却催生了一个新产品——安全带卡扣,将其插入紧固安全带的锁扣内,安全带提醒装置就永远“清静”了。之所以有人花钱买这种自欺欺人的安全带卡扣,其首要原因无疑是嫌系安全带麻烦和不舒服。
虽然,很多父母发自内心地认为孩子的性命比自己重要,但是,就人的行为习惯而言,随手一拉就能保命的安全带都嫌烦,更不要说既要花费千元,又安装费力的儿童安全座椅了。可见,阻碍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的首要障碍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观念。记得本世纪初手机刚刚兴起时,佩戴手机代表的体面可能比便捷沟通更重要,就像如今的儿童座椅一样。时至今日,很多成年人外出时,若不带手机都会觉得“不踏实”。相信在或远或近的将来,带婴幼儿随车外出,如果没有儿童安全座椅,应该也会让很多父母“不踏实”。但是,这一天能否早日到来,不能仅依靠国标的“单挑”,更需要消费者观念的及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