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用辩证的眼光看汽车产能过剩问题
作者: 王冀 来源: 中国汽车报 日期: 2013年04月01日

在3月25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上,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明确表达了对过往难容产能过剩观点的反思,公开承认“适当的产能过剩是政府应该容忍的,甚至应该乐见其成的事情,只有适度的过剩才能有企业的竞争。”
 
苗部长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时至今日,即便是我国专门讨论产能过剩问题的论文,也只是倾向于进行字面上的解读:如果产能大大超过市场规模,即可定义为“产能过剩”。
 
“大大”是多大?国内学术界并没有给出定量的描述。在苗部长这一次的表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只有在产能利用率低于70%~75%的情况下,政府才“值得严重警惕”。从过去10余年汽车业发展情况,这个比例是恰当的。
 
首先,汽车业自身规律决定了不能长期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
 
就像酒店必须要有空置率一样,对汽车产业和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其产能必须要大于市场规模或销量,长时间满负荷或超负荷运作并不利于内部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国内汽车企业的表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点。2009、201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大涨,东风日产、上海通用等企业长期三班倒,甚至四班倒,产能利用率超过120%。但同时,消费者对这些企业产品质量的投诉也“突飞猛进”,增速高于销量增幅,二者之间不大能用“巧合”来形容。
 
其次,中国汽车市场尚未进入稳态阶段,当下还不能判断我们需要多大产能。
 
过去10余年间,国内汽车产销增幅是一次又一次地超出了业界预期。事实证明我们很难凭借基于外国市场数据建立的模型精确预测国内市场规模,必须以动态的视角观察产能过剩问题。
 
我们不妨回过头看看2007年时各大企业的2010妮娜规划。当时,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公司、北汽集团和长安预计自己2010年的产量分别为200万、200万、180万、150万和200万辆。在当时,这组数据也曾成为关注的焦点,质疑者不在少数。到2010年底,这5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分别为257.23万、362.07万、276.99万、150.41万和237.81万辆。即使刨去由于收购了中航汽车而扩大产能的长安集团不计,其他4大集团中除了北汽,其他3家都远远超出早先的规划。
 
接下来看看业界对2020年时市场规模的预判。主流判断是一定会超过30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预测是在2400万~3550万辆之间。最乐观的估计来自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他在2009年时预计,国内汽车市场2020年是的规模为4000万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全行业3000万辆左右的总产能,绝不能算是多的。
 
笔者举这两组例子并不想以偏概全说中国汽车业不存在产能过剩,只是想证明,产能不足与产能过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市场需求的升降而变化。同样的产能,前一年可能是过剩,到后一年就可能不足。因此,在一个时间节点简单地说汽车业产能过剩了,这种说法本身的逻辑是存在漏洞的。
 
第三,如苗部长所说,在产能过剩后才可能产生被淘汰出局者,才有可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从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角度看,在国内汽车市场威岛稳态之前,我们不以简单地说汽车业产能是否存在过剩;即使国内市场已经成熟,也可以存在20%到30%的产能放空。
 
笔者以为,这一点是企业制定自身经营战略所必须考虑的,也应该是政府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规划产业发展的基础。但过往的情况却并非如此,部分政府机构仍延续了从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思维方式,认为一旦过剩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种思维方式曾厂区主导包括汽车业在内的诸多产业政策的制定。也正因为如此,此番苗部长代表工信部对产能过剩问题实事求是的表态无疑是一种进步,值得肯定!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