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销量的增长放缓,我国也将步入汽车保有量大国,汽车行业的利润点从售前向售后转移的方向是大势所趋。这个状况日本早已经开始面对。
日本汽车销售协会每年都对自己成员的汽车销售店进行调查。去年的调查表明,约1600个会员的平均利润为9%,营业额最高的是售后服务与零部件、汽车用品的销售,占总业绩的51%,新车销售占34%,二手车销售占13%。
日本国内汽车销售公司约有1600家,销售门店大约有1.8万个,这些公司都与日本国内汽车制造商或国外汽车国内代理签订了销售合同。此外销售协作店有8.4万家,这是日本全国9万多家汽车修理店中同时进行销售的店铺。也就是说,在日本,汽车销售公司与汽车修理店都在进行汽车修理和车辆定期检查。同时,一部分加油站也拥有修理和整备的设施,可以进行维修工作。此外还有销售轮胎、导航仪的售后专门店也能进行维修。这些都加起来,在日本进行汽车修理整备工作的店铺约有32万家。
即使有这么多进行修理整备工作的店铺存在,汽车销售公司仍有一半以上的销售额来自这里,而且比例在逐步上升。4年前,售后服务占销售额的比例是49%。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大原因是日本的汽车保有制度。汽车车主每6个月就要进行国家规定的法定车辆抽检,在新车买入3年、也就是6次法定车辆抽检之后,还有对汽车机能和安全性相关部分进行整修的义务。3年后每2年要进行一次车辆检查,当然6个月一次的法定车辆抽检也必须进行。因此日本有很多的修理整备店存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事故车辆的维修。统计表明,车主平均每4年遇到1次轻微的接触事故,接触对象可能是建筑物,也可能是汽车,当车体受损或有凹坑时,车主大多数都会去修理。日本人很在乎汽车的外表,即使是轻微的擦伤也会去修理。
在售后服务中,对车身进行涂装的服务很流行,在车辆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后有污垢时就能用水轻松擦除。此外,车主还会购入各种各样的汽车用品。
正是因为维修整备的需求很大,在日本才会有这么多的相关店铺。平均起来,每个汽车销售公司有12个店铺,都是4S店。车辆检查需要专用设备,基本上所有的汽车销售公司都必须配备这些用途单一的专用检查设备,购买这些售后服务所需的设备对汽车销售公司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
日本最初的国产汽车登场是在1907年,在1925年专业维修整备人员就开始出现。对日本人来说汽车是自己的财产,必须维护这份财产的价值,因此日本人对日常抽检很积极。当时的铁路已经开始进行日常检验,汽车行业模仿了这一做法。后来在这基础上国家汽车制度诞生,这就是法定车辆抽检和车辆检查制度。这个制度和维修整备需求和维修人员是3位一体的,因此汽车销售店很自然就成为了4S店。车主会想,如果在路上出了故障会给别人造成麻烦。因此虽然不进行每隔6个月的法定车辆抽检不会受到处罚,大多数车主都能自动承担这笔抽检的费用。
日本的汽车售后体系是在法律和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满足需求自然出现了这么多店铺。大约60年前,丰田汽车工业和丰田汽车销售分离的时代,丰田汽车销售的首任社长神谷正太郎就提出了一种说法,认为售后服务收益是不变的收益,销售公司的固定收益来源于此。一辆车只能卖一次,然而购买者必须进行6个月一次的抽检和3年后2年一次的检查;此外售后零件、轮胎、润滑油等的销售也有很大的利润,因此售后是非常重要的。后来这种思想也逐步被其他公司接受。日本从1950年代开始自然出现了4S店,也就是说,售后体系的贫弱没有成为问题,而是在此之前已经形成了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