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大陆集团积极推动汽车智能通讯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3年07月02日

未来的汽车将会成为物联网的组成部分
大陆集团联合各个行业,为实现自动驾驶愿景而努力
 
不仅智能手机和计算机,越来越多的日用设备将智能通讯作为其主要卖点。从在线纪录训练效果的跑步鞋,到居民在线全面控制能源管理的所谓的智能家庭,智能通讯技术已发展到广泛领域。全球领先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也看到了智能通讯技术应用的潜在商机。智能通讯汽车是未来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大陆集团车身电子系统部战略开发业务部负责人Ralf Lenninger指出:“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功能以智能通讯技术为基础。为开发创新功能,我们将汽车零部件和系统更加紧密地相互整合,同时提高汽车与外部环境的通信能力。”目前,汽车联网技术提高了安全性和舒适性,并降低了油耗。驱动控制单元可通过数据总线与安全功能和车身电子通信。例如,雨量传感器不仅可以启动雨刷,而且可以保证电子制动系统根据路面湿滑情况进行调整。
 

\
 
↑大陆集团将使得汽车变成物联网的组成部分,并且创造未来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
 
未来的联网信息娱乐系统和人机界面
到目前为止,驾驶员一直主要通过信息娱乐系统体验与外界的汽车通讯。USB接口或者蓝牙技术几乎已经成为通用的标准。Lenninger继续说道:“如果我们关注一下消费者的行为,这一点显而易见:在未来的几年中,汽车信息娱乐功能与互联网的通讯将会变得越来越普遍。”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通过汽车自带的车载智能通讯系统盒,或者通过智能手机的集成实现。如近场通讯或者无线充电这些标准都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中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更加顺畅地将智能手机集成在汽车之中。“对我们而言,决定性因素一直是我们的各种系统为驾驶员提供诱人的功能和直观的操作。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汽车和消费电子两个领域的融合。我们深入了解了这种潮流,并且使它与特别的汽车发展形势相契合,从而实现了这一目标。”Lenninger解释说。大陆集团正在致力于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多种功能:不仅可以支持音乐流播放和语音通讯,而且可以将它作为汽车钥匙,实现座椅位置的个性化定制或导航用途。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中,大陆集团正在开发一种创新的组合仪表,它利用智能手机GPS数据和导航软件,并且可以在组合仪表中直接显示导航指令。大陆集团开发工程师追求多样化发展,以此可以满足驾驶员对于人机界面(HMI)不断变化的需求。因此,开发工作致力于曲线型触摸屏、带有字符识别和触觉反馈功能的触摸板或者3D屏幕,这并非仅仅出于设计原因。最后,各种操作功能必须首先能够确保驾驶安全。为了减少驾驶员的干扰因素,大陆集团致力于实现以下这一理念:即将驾驶情况与驾驶员的注意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以驾驶员为中心的概念汽车”中,驾驶舱内的红外摄像头可以记录驾驶员的注意力状态,驾驶员辅助系统中的各类传感器(例如车道偏离报警和自适应巡航控制)可以检测出存在潜在危险的情况。两种信息来源都可以集成到创新的人机界面之中,采用汽车内部的360度LED光带,直接指导驾驶员注意危险情况。如此一来,走神的驾驶员便可以在危险即将到来之前及早获得预警。
 
\
 
↑大陆集团的“概念汽车”意识到了驾驶员的干扰因素并能够直接引导驾驶员注意危险情况。
 
智能通讯是未来驾驶安全的基础
除了驾驶环境传感器系统之外,在不久的将来直接与其他汽车和云计算环境实现智能通讯,可以提高驾驶安全。例如,雨量传感器能够通知汽车内部的其他系统、其他道路使用者和云端一路上是否会发生降雨,以及如果会降雨,其严重程度如何等信息。为了符合Car2Car通讯联盟的要求,大陆集团预计将于2016年开始初步采用一系列的应用。Lenninger补充说:“凭借汽车到X的通讯,利用基于云端的第七感,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扩大汽车自有传感器的传感范围。这让汽车变成了物联网的组成部分,并且创造了智能运输系统的基础,具有各种全新的功能。”在线诊断服务、停车位预留或者量身定制的保险费用,这些只不过是众多可能性中的几个例子而已。对于完全自动化的汽车,来自云计算环境的实时数据地图(carpet) 可在汽车一路前行时提供准确的交通状况信息,不过这仍然是有待开发的基础功能之一。

Lenninger最后总结道:“为了满足联网汽车完全自动化驾驶的要求,大陆集团会将不同的行业联系在一起,并且依靠具有高扩展性的IT基础设施进行开发。”
 
\
 
↑显示和触屏元素:智能通讯将用户对数字世界的体验同汽车融合起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