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弗勒:在中国实现自主创新
——记舍弗勒大中华区媒体开放日活动
11月1日,舍弗勒大中华区举办了第二届媒体开放日活动,邀请媒体记者参观了太仓生产基地,以及位于安亭的大中华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并安排舍弗勒大中华区副总经理兼汽车事业部总裁张艺林博士和舍弗勒亚太区兼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陈钰博士接受媒体采访。谈到舍弗勒在中国的主要发展推动力时,张艺林博士表示,创新是舍弗勒的核心追求和关键成功要素之一。
舍弗勒大中华区副总经理兼汽车事业部总裁张艺林博士
研发实力位居德国前列
采访开始前,舍弗勒播放了一段主题为“如果没有轴承,世界将会怎样”的集团视频,展示了舍弗勒的轴承和汽车产品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舍弗勒旗下拥有三大品牌:INA、LuK和FAG,是全球范围内提供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解决方案、直线和直接驱动技术的领导企业,也是汽车行业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应用领域中提供高精密产品与系统的知名供应商。作为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及其配套企业的可靠合作伙伴,舍弗勒为客车和商用车辆的整个动力总成及底盘系统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代表性产品如相位调节器,可变气门机构,链/带传动系统,离合器、双质量飞轮、无级变速器零部件、液力变扭器和轮毂轴承等。
张艺林博士说,汽车是舍弗勒两大业务板块之一。舍弗勒的产品主要聚焦在节能减排领域,越是在排放法规严格的国家和地区,舍弗勒的产品卖得越好。
张艺林博士表示,拥有100多年历史的舍弗勒能够从一个家族企业成长为年销售额达111亿欧元的大型跨国企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品质上的精益求精和对创新的孜孜以求。
如汽车业内人士所知,汽车上很多先进的技术是由零部件企业率先研发出来的,零部件企业在汽车技术创新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为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是如何推进创新为先的战略的呢?负责舍弗勒亚太区和大中华区研发和创新业务的陈钰博士表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一方面来自市场需求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来自技术自身,如先进电子技术或革新材料的出现。
舍弗勒每年将超过5%的销售额用于研发投入,是德国最具创新实力的企业之一。据德国专利和商标局统计,舍弗勒2012年专利申请数量为1854件,仅次于博世(3972件)、戴姆勒(1991件)和西门子(1921件)。但这三家公司的规模都远大于舍弗勒,因此舍弗勒的创新实力在德国可谓出类拔萃。
陈钰博士介绍说,企业的技术创新可分为渐进性创新、应用性创新、技术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四个类型。在舍弗勒,除针对现有市场以及现有技术进行的渐进性创新以及应用性创新之外,还开展了大量的带有前瞻性研发的技术性和突破性创新,如进一步优化摩擦和提高承载能力的X-life超长寿命轴承、全可变电子液压气门控制系统(UniAir)、降低排放的Co2ncept-10%(降低汽车Co2排放10%)、eWheelDrive轮毂电机以及舍弗勒混合动力汽车等。这些技术和产品都将在未来为进一步优化效率和提高传动性能发挥作用。
实现创新本土化
自1995年开始在国内投资生产以来,截至目前,舍弗勒已经在太仓、苏州、南京和银川等地建有8个生产基地,员工达7000多人。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舍弗勒投资2.8亿元、总面积2.1万平方米、测试面积4000平方米的大中华区研发中心于2007年在上海建成,装备有世界一流的计算机模拟软件、先进的测试平台、高精度计算单元和材料分析设备,以及包括外籍专家在内的800多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两年前,舍弗勒还在大中华研发中心建立了基础研发团队,专门从事声学和振动、摩擦学及润滑理论、材料、表面处理技术及密封等基础研究。陈钰博士介绍说,舍弗勒已经在中国实现了从销售本土化、生产本土化,到开发设计本土化,直至现在的创新本土化。例如,舍弗勒的P2混合动力模块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完善的混合动力功能,大幅降低油耗和排放,并提升动力性和舒适性,而该项技术就是由本土团队参与研发,并将实现本土生产。由本土设计团队领衔开发的密封调心滚子轴承系列化产品,通过密封结构的创新性设计,达到了高密封效果和低摩擦损耗的双赢,实现了炼钢、矿山机械等高污染环境下轴承的免维护和超长寿命运转,大大节省了客户的运行和维护费用。随着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队伍的快速壮大,舍弗勒于今年4月启动大中华区总部二期工程的建设,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的新中心将于明年建成。
参观和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舍弗勒生产的大多是机械产品,其内在的高科技含量往往不为普通大众所识。对此,张艺林博士表示,这是一种误解。虽然舍弗勒的汽车产品主要安装在发动机、变速器或底盘上等普通消费者看不到的部位,但是对尺寸精度、材料性能和表面处理的要求却非常高。这些产品的质量是否可靠耐用,直接关系到汽车的性能。同时,舍弗勒的产品还需要满足汽车及发动机的轻量化、节能减排及降成本等要求,可以说是幕后英雄。张艺林博士补充说,“我们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但始终关注技术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并有选择性地研发一些模块化、系统化的产品,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有很强的技术储备。这也是我们能全面、快速满足汽车厂商及系统供应商同步开发先进技术的基础。”
相关链接:
舍弗勒的创新战略
舍弗勒将企业的创新战略分为如下四个类型或层次:
其一,针对现有市场对现有技术的渐进性创新,主要在供应商开发及成本控制、生产本地化、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改进及失效分析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以保持业务份额。舍弗勒认为,如果企业只关注中高端市场,企业的发展规模会受到限制,有些产品如果不进行改进设计,中端市场也接受不了其价格。例如,有一个粉末冶金件,在德国市场采用了无需后续加工的一次精密成型工艺。但在供应中国市场时,如果批量生产规模不大则成本会居高不下,此时,通过修改工艺,增加后续加工来降低一次成型的精度便可实现成本的降低。
其二,应用性创新,即对现有产品进行调整或进行定制化,以满足新客户或新应用需求,拓展现有技术或产品的市场空间,促进业务增长。例如,舍弗勒德国总部成功研发了凸轮相位调节器和可变气门机构,通过改善气门的正时和升程,让发动机保持理想的燃烧状态,进而实现节能减排。而中国的研发团队在此基础上,针对本地市场的需求,对该产品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和定制,从而更好地适应中国用户的应用需要。这类技术迎合了汽车和发动机厂家应对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的需求,比较容易被客户接受。
其三,带有前瞻性研发的技术性创新,即在现有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发明新技术改善产品性能或提高成本竞争力,进而建立技术领先地位,备战未来业务增长。舍弗勒成功研发的UniAir全可变电子液压气门控制系统、用于起停系统的解耦式张紧器等发动机配套产品就凭借一定的技术前瞻性赢得了市场先机。此外,在动力传动系统方面,舍弗勒的干式/湿式双离合器系统也发挥出其自身在离合器领域的技术专长。
其四,突破性创新是指为未来市场研发全新技术,是企业蓝海战略的主要切入点之一。舍弗勒成立电驱动系统部门就是研发未来汽车所需的技术。早在2011年3月,舍弗勒集团就曾展示过名为ACTIVeDRIVE的电动概念车。同年11月举办的eCarTec展览会上,舍弗勒的eWheelDrive轮毂电机(一种轮边电机驱动装置)被授予“巴伐利亚州电驱动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