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相关产业 > 正文
欧特克展示创新的注塑成型仿真解决方案
作者: 未名 来源: 汽车制动网 日期: 2015年05月20日

近日,全球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的领导者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欧特克”或 “Autodesk”)携业界领先的注塑成型仿真分析解决方案Autodesk® Moldflow®亮相“CHINAPLAS 2015国际橡塑展”(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欧特克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橡塑企业提供前沿的注塑设计软件、洞察和资源支持,帮助设计师、工程师和分析师优化改进塑料零件设计、注塑模具设计和制造流程,共同实现橡塑行业的未来智造。
 

\
 
在本届展会上,欧特克展示了全球最新的橡塑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同时还带来了最先进实用的产品及模具的设计和分析工具。展会现场,欧特克全面介绍了Autodesk® Moldflow®注塑成型仿真分析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制造商预测、优化和验证塑料零件、注塑模具和注塑成型工艺的设计,并详细演示了Moldflow如何完美融入塑料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全过程,加快数字化仿真技术在橡塑行业中的深入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欧特克还首次向用户公开展示了其最新发布的Autodesk® Moldflow® 2016版本,并介绍了该版本软件在帮助用户实现可视化设计结果、预测设计缺陷、优化表面成型等众多最新分析功能和独特的仿真分析能力。在带来创新产品及模具的优化设计方法的同时,欧特克还与众多业内人士共同探讨了产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技术。
 
当前,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橡塑行业所属的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2015年,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强调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环节加快制造业转型,力争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之列。智能制造正在兴起,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已成共识,由此,橡塑行业也迎来了借助科技创新实现行业升级转型的历史契机。橡塑行业迫切需要运用创新设计来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加快行业发展速度。因此,将仿真分析和优化的技术充分运用到橡塑产品的全设计流程,已经成为实现行业“智”造升级的关键。
 
Autodesk® Moldflow® 注塑成型仿真软件是欧特克数字化样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可以精确预测注塑成型过程,帮助制造商在设计初期就能实现对设计方案的预测验证,从而达到塑料零件和注塑模具的最优化设计。而Autodesk® Moldflow® Advisor、及Autodesk® Moldflow® Insight软件能减少制造商对高成本物理样机的需求,以减少潜在的制造缺陷,更快地向市场推出创新的产品。同时,Simulation Moldflow 支持与大多数 CAD、CAE 软件和 Autodesk® Simulation Mechanical 软件进行直接的数据交换,可以实现更精确的结构分析的联合仿真。此外,配合Autodesk® Simulation 360云服务平台,用户更可以同时在云端或本地客户端上分析、模拟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简化工作流程并能更有效地开展协作,甚至还可随时随地快速访问和共享仿真分析工作,以快速、灵活地解决各种复杂的设计难题。
 
目前Autodesk® Moldflow®注塑成型仿真分析解决方案已在全球制造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橡塑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为例,Autodesk® Moldflow®已成为汽车轻量化设计的关键。Autodesk® Moldflow®能帮助汽车制造业的设计师、工程师和分析师通过注塑仿真成型技术实现精准预测零部件设计、完成复杂构件的设计、降低产出缺陷、挺高安全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并加快上市时间,为实现绿色、智能制造提供全面支持。
 
\
Ian Pendlebury
 
欧特克公司设计生命周期与仿真部高级总监Ian Pendlebury先生表示:“近几年,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都在力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各国政府也都纷纷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推动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制造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将会是全球制造业变革发展的主要力量,自然也成为了欧特克全球发展的重要战略市场。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领先的创新技术,欧特克将会一如既往地为中国橡塑企业提供完整的数字化仿真分析和优化解决方案,以帮助他们真正并快速地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积极应对行业变革中所面临的挑战。欧特克希望与中国橡塑企业携手,共同智造行业无限未来。”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jack)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