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商务部及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及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2008中国(上海)跨国采购大会——汽车零部件分会”在沪成功举办,共吸引了30家国内外采购商现场发布采购信息。通过聆听采供双方交谈及采访部分采购商,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三好”供应商尤其受跨国采购商欢迎。
一好:技术质量底子好
与大部分采购会由供应商搭台、等待采购商前来“搭脉”的模式完全相反,本届跨国采购会采用了逆向采购的模式。即,采购商在自己的展位内,由流动的供应商主动上前提交资料、洽谈细则。
采购商接洽供应商时,在交换名片、接收供应商企业宣传资料之后,几乎所有的采购商都会马上询问该供应商是否通过了诸如ISO90001、QS9000或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现在主要为哪些整车厂或发动机企业配套;目前主要出口哪些国家……。可见,现在跨国采购商在选择本土供应商时,更偏好那些技术及质量比较成熟的企业,以便于能够“短平快”地筛选出合格供应商。换言之,对于那些尚未跻身“主流”的本土供应商,仅仅凭借低价优势,希望“碰机会”获得出口(尤其是海外配套市场)订单,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二好:现有产品规格全
与现代起亚汽车拥有资本关系的韩国汽车零部件巨头——MOBIS公司相关采购人员对记者说,近年来,与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相比,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价格优势并非一支独秀。不过,总体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总体实力要优于那些国家。因此,即便对于以控制成本见长的韩国MOBIS公司而言,中国仍是其重要的采购来源地之一。
该采购人员补充说,虽然,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入国际配套市场仍有难度,但是,已经有大量产品出口到海外售后市场,这本身就代表了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国际竞争力。参加此次展会,也是希望为MOBIS公司出口欧美汽车售后市场寻找到合适的中国本土供应商。MOBIS公司需要寻找那些产品规格非常齐全的供应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其开发及模具分摊费用(例如,一套车灯的模具费用需40万元左右),进而能进一步挖掘“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优势。
三好:不挑食“鸡肋”订单
即便是放眼全球,乘用车聚集的关注度都远远超过商用车。事实上,本届展会的绝大多数参展采购商也都以乘用车配套业务为主。不过,德国福伊特(VOITH)的采购负责人向记者传递的信息,似乎代表了国际商用车供应商在华采购的特殊需求。
据福伊特驻上海的采购负责人介绍,一款畅销轿车,可年产百万辆,即便是国际知名的商用车企业,其年销售规模达到10万辆的也微乎其微,这也导致了商用车供应商特有的多品种、小批量特征,在采购时也难以产生规模效应。例如,福伊特希望为其自动变速器及液力缓速器用壳体在中国寻求铸件供应商。由于该产品采购数量不大,但是技术含量又比较高,因此在与本土供应商接触过程中,要么是有热情的企业做不了,亦或是被有实力的企业视为“鸡肋”而不屑做,非常尴尬。该采购负责人呼吁说,希望有能力的本土供应商不要“挑食”,一方面,这类业务的利润空间比较有保证;另一方面,通过为国际知名企业供货,既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及质量水平,又有助于提升公司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进而赢得新的业务拓展机会。
最近几年,跨国采购商纷纷在华安营扎寨、大量招募本土采购人员,也使得本土企业争取海外订单的竞赛,由最初的“技巧”型转向了“实力”型。几年前,通过互联网、人脉或设立海外分公司等“技巧”,确实让部分本土供应商赢得了一些先机。不过,随着跨国采购商掌握的本土供应商信息的日趋齐全,只有那些技术、质量及供货能力完全过硬的实力派企业才能成功闯关几轮筛选,看到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