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抱死制动系统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属于汽车的主动安全系。ABS系统的配置,既可有效避免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打滑)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保持车辆制动过程中的转向操纵性,从而大大增强了行车安全性。其主要工作原理是:ABS系统通过轮速传感器对相应车轮的转速进行实时监测,当某一车轮出现抱死倾向时系统立即响应,通过减小相应车轮的制动力来消除即将发生的抱死现象。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向市场以来,ABS系统迅速流行普及起来。现在大多数轿车和MPV已经将全四轮ABS系统列为标准配置;此外,大部分皮卡车釆用的是旨在提高转向性能的后两轮ABS系统的经济型配置。
图示表明ABS的配备,可以有效避免车轮抱死现象的发生,从而保持了车辆紧急制动时的转向操纵性。
不可笃信的ABS
虽然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了ABS系统确实可以提高车辆制动工况下的转向操纵性及行车稳定性,但是其可以产生的最大制动力和抓地力仍受限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如果在刹车的同时进行转向操作,那么车辆的抓地力必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作制动,另一部分则用于转向。例如,当车辆需要50%的抓地力用于转向时,则其制动力仅为抓地力的50%;当需要10%的抓地力转向时,制动力为抓地力的90%。此外,由于车辆所能够产生的抓地力与路面的现时状况及天气情况有直接关系,其在干燥路面上产生的抓地力远远大于其在碎石路、沙土地、冰雪道、铁轨带、积水洼以及下水道盖上时所能够产生的抓地力。所以驾驶者必须综合天气和道路等实际行车工况谨慎行车、安全驾驶。
传统的制动系统与配备ABS的制动系统制动距离的比较如下:
1.在干燥路面上,两者的制动距离基本上相同。
2.在碎石、潮湿或雪地等路况下,配备ABS的制动系统避免了车轮制动抱死,旋转的车轮在以上低摩擦系数的路面上行驶时易产生类似的“滑水”现象,从而降低了抓地力;但是未配备ABS的制动系统在制动时车轮抱死,产生了类似的“犁地”效应,抓地力有所增强,所以在上述路况下的紧急制动,配备ABS的制动系统的制动距离可能长于传统的制动系统。
综上所述,ABS并非专为减小制动距离而设计的,并不能完全实现驾驶者“一刹就停”的愿望。
ABS的使用
型号或类型不同的ABS进入工作状态的表征方式也有所差异,主要有如下几种现象:嘎吱嘎吱的噪声;制动踏板有急促的脉动;制动踏板有周期性的发软感;制动踏板发硬(有卡死的感觉);“Low Traction”警示灯亮。
由于不同ABS表征进入工作状态时的多异性,所以驾驶者必须熟悉所驾驶车辆的具体特性。驾驶者可以在空旷的停车场进行30km/h车速、转弯和直线行驶工况下的紧急制动,从而熟悉车辆在启动ABS系统后踏板的反应、制动系的响声及车辆的控制状况,并且还应该熟知其在各种天气情况下的制动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应付自如。
对配备ABS的车辆进行制动操作时,需要驾驶者施加在踏板上的制动力持续且稳定。即在未实现制动目的时,不要轻易将脚撤离踏板,更不要在需要制动时采取传统的点刹方式。
对配备ABS系统的车辆进行制动时,决不可釆用传统的点刹方式,驾驶者施加在踏板上的制动力必须持续且稳定,直至达到制动目的为止。当ABS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后,驾驶者可能会感觉到踏板的脉动。这是由于启动的ABS系统持续不断地对制动系统施加或泄压制动力时所产生的正常反应。
决不能将ABS系统启动后发出的声音与制动时的振鸣声混淆一谈。如果进行常规制动时车辆制动系仍然发出振鸣声,这就可能是刹车片发生了严重磨损,必须及时进行更换;如果每次制动时,踏板都会有脉动现象发生,那么就有可能是制动盘或制动钳发生了机械破损,务必及时修整或更换。大多数配备ABS系统的车辆都已经在仪表板上安装了相应的警示灯。当启动车辆后,ABS警示灯闪烁数秒乃属于正常现象。如果ABS警示灯一直处于闪亮状态,则表明车辆ABS系统出现了故障。虽然此时传统的制动系统可以维持制动操纵,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及时就近诊治。如果制动警示灯处于闪亮状态,那么表明该车已经失去了制动能力,必须立即停止行驶,即便是送往附近的维修站,也必须进行拖车处理。
结束语
虽然ABS被称为行车“保护神”,但是也必须要遵循汽车动力学原理,也就是说,ABS只能在一定的限度内保证行车制动时的转向操纵性。所以装备ABS系统并不等于驾驶者就可以随心所欲、毫无顾忌了,只有同时具有必不可少的驾驶经验和警觉能力,才能真正保证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