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制动知识 > 正文
提高汽车专利申请质量的思考
作者: 见下文 来源: 上海汽车 日期: 2012年6月刊

关于提高汽车专利申请质量的思考

袁少明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通过对国内汽车技术领域专利形势的分析,结合多年的专利管理工作经验,提出提高专利申请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专利 汽车 研究

中国已经连续3年位居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但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专利申请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数量都超过国外企业,但是整车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在核心技术领域布局太少,专利申请质量有待提高。汽车企业需要整合资源,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获取高质量的专利,提升核心竞争力。

1 汽车行业专利质量状况

1.1 专利质量的定义

学者对专利质量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技术质量、经济价值、法律效力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理解为专利技术对使用者形成竞争力的重要程度;专利独占属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技术知识的纵深程度、技术领域的涵盖宽度及专利的时效独占保护3方面;专利的价格或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满足专利制度要求和设置目的的程度等;专利的国际化程度等。

表现为专利权的稳定性、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否恰当、在不同国家的同族专利数量、资产评估价值、专利引证情况、授权后维持年数、专利族大小、权利要求项数量等。

1.2 国内企业专利申请进步明显,但发明专利比例低

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丰硕,2011年运输技术领域国内申请发明专利7 483件,占当年总量的62.9%,是2007年的2.5倍。在国际专利分类(IPC)汽车技术最为集中的B60分类,国内申请10年间翻了数倍。

国外公司以发明专利为主,而国内企业拥有大量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如奇瑞专利申请中发明仅占39%,而丰田为87%。在外观设计主要分类的企业申请中,80%来自国内。在B60分类企业申请的2.6万件实用新型专利中,国外企业申请量仅占约2%。

整车企业申请数与国外企业有差距。奇瑞2011年发明专利申请718件,是国内申请最多的。截止2011年底,奇瑞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 451件,获发明专利授权587件,而同期丰田公司已公开的发明申请有9 816件,授权3 258件。

整车合资企业市场地位重要,但专利申请不多,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授权专利,见图1。

\

1.3 国内企业在重要技术上的专利布局不足

专利申请内容上,国内主要公司申请专利的重点技术领域是车身结构、电池、电控、座椅、充电等;而国外公司重点在燃料电池、传动装置、混合动力控制、发动机和排放控制等,专利布局下一代产品,技术前瞻性强。丰田与通用公司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各领域都占据强势地位。在内燃机技术集中的F01和F02分类中,丰田、本田和通用汽车分别申请了2 674、2 554和1 543件发明专利,而奇瑞、一汽和东风分别是522、112和76件。

1.4 国内企业失效的发明专利数量多

发明专利申请因为创造性不够会被驳回或视为撤回。专利授权后,因为技术水平、经济价值不高,专利权人会在20年保护期限届满前停止缴纳年费放弃专利权。检索B60中失效专利,国内企业申请数量比日系企业少,但失效专利数与日系企业相当都占约30%,德系和美系企业分别只占15%,见图2。

\

1.5 国内外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技术复杂程度有较大差距

国家知识产权局综合分析2011年我国发明专利后发现,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平均权利要求项数、说明书和附图页数分别只有6项和8页,而国外来华发明专利申请分别为16项和28页,表明国内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技术复杂程度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1.6 海外申请同族专利少

由于在国外申请专利费用高,国内汽车企业出口市场较分散,海外专利申请很少。截止2011年底,奇瑞公司涉外专利申请累计131件,向美国、土耳其、墨西哥等国申请的外观设计专利,8件已获得授权。而2011年通用汽车在华申请发明专利1 293件。根据专利族大小分析专利质量的条件还不具备。

2 国内企业专利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2.1 从国家层面看,部分政策导向没有强调专利质量

政府部门主要考核申请量和授权量。各地专利资助政策对所有申请都予以资助,导致申请成本过低、部分专利不计质量、偏离专利制度的设置目的。另外,专利审查质量有待提高。

2.2 从企业层面看,研发能力还较薄弱,研发深度不够

企业缺乏核心原创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不足是一大原因。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保证。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研发投入占销售额3%,自主品牌企业基本满足这一条件,有的企业达到5%~10%,但与国外企业还是相差悬殊。例如奇瑞2010年研发投入20多亿,直接研发人员超过5 000人;而德国大众2011年研发费62亿欧元,集团研发人员超过2.7万人,仅大众品牌就有9 000余人。

合资公司研发能力不足且外方在技术合同上有很多限制,有的合资企业要求在外方技术基础上的创新归外方独有或共有,合资企业完全独立开发的创新才有权自己申请,导致不仅专利申请数量少,而且难以在合资企业产品上得以实施。

2.3 从专利管理看,申请前疏于专利检索分析

技术方案较少建立在分析现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说明书中引用的专利对比文献不多,不清楚现有专利情况,对权利保护范围难以细致描述。

3 对提高专利申请质量的思考

通过前面对汽车领域专利质量现状及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提高汽车专利质量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3.1 从国家层面,要严格审查,调整政策导向

国家要通过加强审查力度、提高授权标准来控制专利质量,不能一味地通过缩短审查时间来减少积案。因授权不当产生的问题专利将对权利人造成困扰,把权利人和无辜企业引入侵权诉讼,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宜引入“公众专利评审”等方式完善专利审查制度。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实现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3件的指标,强调专利的价值和市场控制力。这一目标的提出有利于提高专利质量,应该落实到技术中心或项目考评、研发人员评奖和职称评定等实际工作中。

3.2 从企业层面,要加大研发力度

企业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国外几大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普遍在5%左右。

企业在研发活动广度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产学研联盟或企业间技术战略联盟,取长补短,汇聚各方资源和优势,加快掌握核心技术。如宝马与丰田结为技术联盟,宝马柴油机在丰田车型上使用,作为交换,丰田也为宝马提供电动车用电池组技术。

企业要加大研发深度,做好技术战略规划,集中力量先争取少数几个技术突破。要鼓励创新,给予研发试错的机会。安排专人进行超前技术的基础性研究,不能停留在应用性技术研究上,国外公司如德国大众在产品开发部门之外安排了600多人专门从事动力系统、电子、环境及未来汽车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3.3 从专利操作层面,要加强意识和能力培养

3.3.1 提高研发人员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培训工作。在专利基本意识养成、专利神秘感被消除之后,应该培训研发人员更强的创新能力,如TRIZ理论,专利技术功效图等。要多利用公共资源,如高校设立专利文献利用课程,科研情报机构制作示范性检索分析报告。

企业要合理考核工作量,给予研发人员学习和撰写专利技术交底书的时间。佳能公司每周抽出一个工作日让研发人员撰写专利申请文件,阅读专利公告,进行知识产权业务学习。这样的做法企业可以先在核心研发部门和人员中推广。

要通过激励政策,提高研发人员的主动性。企业应该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国家的一奖两酬制度,这方面合资企业尤其需要加强。

3.3.2 培养专利管理队伍

专利管理人员是专利工作推动者,要培养流程管理能力,运用管理系统提高效率;锻炼情报分析能力,特别是申请前的检索分析;提高市场判断能力,合理进行专利布局,利用优先权规则保护海外市场。企业培养或招聘有专利代理人资质的人员管理专利工作,保证专利申请的质量。

3.3.3 重视专利的挖掘和评审

专利挖掘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企业的创新技术可能源自产品开发项目、预研发成果、对产品缺陷的改进等,需要专利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和代理人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创新点,对比分析背景技术,提出专利保护方案,寻求技术与专利保护技巧的结合。

3.3.4 从专利实践中提高水平

汽车产品的设计要经受试验考验,专利管理也要从实战中取真经。日本和台湾企业很多是通过专利诉讼案例培养专利意识。国内汽车行业专利诉讼案例较少,且多涉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企业可以结合相近行业的专利诉讼案卷、复审和无效宣告文件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2010年,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对涉及磷酸铁锂专利的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等公司的CN100421289C发明专利作出无效决定,对修改后的111项权利要求宣告全部无效,理由一是授权文本的修改,超出了原始申请文件记载的范围;二是授权文本的权利要求方案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可见撰写和意见答复对专利权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4 结语

提高专利申请水平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企业、研发人员共同努力。企业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汇聚创新人才,加大研发力度,集中人力、财力寻求重点领域的研发突破,打造真正有价值的专利保护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 汽车制动网/chebrake.com 责任编辑:elizabeth)

推荐好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夹
】【打印本页】【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联系电话:021-50325218
Copyright 2007 www.chebra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7 汽车制动网 版权所有|法律声明 沪ICP备130162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