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JJUV-3途胜智能车的试驾测试。同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谋部第61研究所研究员李德毅院士告诉记者,此次测试的车辆由总参谋部第61所、军事交通学院以及湖南大学共同研发,这是该车参加“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前的最后一次测试,随后车队将赶赴内蒙古赤峰与来自全国的多支无人驾驶车队展开较量。
在北京房山高速公路边,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无人驾驶汽车。以前总觉得无人驾驶汽车很神秘,但这辆途胜智能车看起来与一般车辆无异。仔细观察后发现,车身前后和顶部都安装了一些设备。李院士告诉记者,这些是雷达和摄像装备,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和耳朵,正是通过它们,汽车才能够识别道路信息,实现无人驾驶。
打开后备厢,记者发现这里居然安装了三台类似于电脑主机的机器。一位研发人员告诉记者,这些主机与一般的电脑主机无异,只是散热性能更好一些,它们靠汽车发电运转。打开引擎盖,研发人员指着两根银色的线告诉记者,这两根线分别控制着油门和刹车,也是自己改装的。研发人员表示,如果能与汽车生产厂家展开合作,这些设备都可以与汽车原本的设计融为一体。
此次试验包括三部分,高速路段、城乡结合路段和乡村路段。李院士告诉记者,高速路段的试验最简单,因为道路状况好,各种道路标识清楚,便于识别。而乡村路段难度最大,这也是该车第一次做乡村路段试验,因此大家很期待。
商讨完试验方案后,测试正式开始。机械组组长张袁一坐在驾驶位,负责紧急时人工驾驶,项目负责人徐友春在副驾驶,负责指挥。而记者同李院士坐在试验车的后排,亲身体验无人驾驶。确定道路情况符合试验条件,试验车切换至智能驾驶模式,自动行驶。汽车行驶非常平稳,以至于最初感觉不到与人工驾驶的区别。在智能驾驶模式下,汽车会根据道路状况自动调节速度,有其他车辆靠近时,会自动减速,道路状况好时,会自动增速。随着车速和方向的变化,方向盘自己转动着,感觉非常奇妙。李院士打开ipad控制界面,车辆行驶状况立刻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屏幕四周分别有四个虚拟按键,通过这些按键可以实现加减速、转向以及停车。
进入乡村路段,车速开始减慢。李院士告诉记者,因为道路狭窄,路况复杂,汽车自动作出判断,降低了速度,在有急转弯和坡度较大的路面,还需要进行人工干预。
行驶中,记者突然感觉到车身颤动了一下,原来是侧面有车辆突然贴近,智能汽车立刻作出反应,在狭窄的道路上向右避让了一下。正值秋收时节,一些路段晾晒着一层薄薄的玉米,雷达系统也将它们准确的显示出来,并指挥汽车缓缓绕过。
下午5时多,整个试验过程结束。接下来,研发团队将对今天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试验车的性能,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好难备。记者亲身经历整个试验过程,顿时觉得无人驾驶并不是那么遥远,把驾驶任务交给智能系统,也并不是那么不可思议。在最开始几分钟,有些新奇和不安,看着车辆平稳的行驶、超车、变道,记者很快便不再紧张。人的注意力和视听范围毕竟有限,很多时候智能系统能够更快的识别并判断道路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正如李院士所言,智能驾驶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人工驾驶,而是为人工驾驶提供辅助,让我们的生命安全多一道保障。